湖南省教育厅紧急叫停了省内高校照顾教职工子女的高考录取政策。这意味着,该教育厅近日发文要求省内高校照顾教职工子女引起的舆论哗然,以一个尚算满意的结局落幕。
在高校录取新生过程中,“高校教职工子女可适当降分”曾经是一个半公开的潜规则。不止湖南一地如此,各地几乎都视之为不成文的规定,甚至在一些高校早年的招生章程中还明文标注了这种“内部照顾”政策。在当时,被视为再正常不过的做法。直到2006年8月,教育部明确表态,坚决不允许某些高校降分录取本校教职工子弟现象的出现,才让“照顾录取”有了消停的可能。然而,来自职工内部的压力也好,来自一直以来的惯性也罢,总让一些部门对于取消“照顾” 显得欲罢不能。
站在管理者或者教职工的角度,这样的心态其实不难理解。在现行高考制度几乎“一考定终身”的背景下,谁不想增加自己孩子获胜的筹码,至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已有的资源让孩子站得比别人高。相比于那些花尽心思去创造“民族成分”、“比赛成果”的家长而言,高校教职工有这样的想法再正常不过。然而,正是这种“多一分,就很可能改变命运”的语境下,每一个名额的占用,都意味着必将有人因此被淘汰,“高考公平”这个命题才如此沉重地搁置在每个家庭之上。“ 照顾录取”虽然存在过,但毫无疑问,并非“存在即合理”,而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不公。
事实上,某些部门或行业照顾本系统的子弟,在曾经的过去出现,在如今也不是昔日黄花。虽然像“石油部门烧气不要钱,电力部门用电不花钱”这样的景况早已烟消云散,但“世袭”录用常能觅得影踪,更有甚者,录用门槛只为本系统职工子弟而设。这种福利性照顾行为大多是由垄断地位产生。于单位或行业而言,这种近亲繁殖并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人事制度常为人情所累;于整个社会而言,这对于公平的侵蚀不一而足,同样的能力却不能获得同样的收获。尽管公平永远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但如果从门槛上拒绝了竞争的可能,便从此否定了公平的存在。有网友表达得更加直白,如何各个部门都照顾本单位职工的孩子,那农民的孩子永远就只能在土地上耕作了。
无论在哪个领域、哪个行业,对职工的鼓励、对人才的挽留都应该通过薪酬激励等方式来体现,而不能转移到他们的子女身上,更不应该以损害其他人的利益来伤害社会公平。出于稳定队伍的考虑,或者出于维护既得利益的思量,都不会是阻碍就业和发展机会平等的充分原因。教育部明令禁止降分录取本校教职工子弟,湖南省教育厅紧急叫停照顾政策,无不看出对于教育公平民众的呼声以及官方的态度。那么,其他领域或行业的公平呢? 洪丹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