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封建社会存在时间很长,所以在中国人的头脑里留下的印象也极深。随便举个例子:不少人喜欢把现在的官制与封建时代的官制作类比,所以老把“宰相”“尚书”“封疆大吏”,乃至所谓“父母官”之类放在口上。同样,高考成绩一揭晓,各地马上连篇累牍出现宣传“高考状元”的文章,这“状元”二字,也是从封建时代科举考试中借用来的。
什么是“状元”?按《辞海》上的权威解释: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名中最高荣誉。
状元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大魁天下”就是全国只此一人。但现在的报刊不但可见“全国高考状元”或“全国高考理(文)科状元”,还出了“省高考状元”或“省高考理(文)科状元”之类,甚至在一个市、县,居然也有该市该县的“高考状元”,真是奇哉怪也。
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童生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成为秀才,又叫“生员”;秀才通过乡试(省级考试)考中为举人,其名列第一者,称“解元”。如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就是“解元”。《警世通言》卷二十六有“唐解元一笑姻缘”,后来到了说书人口里,演变成了苏州弹词《三笑》。全国举人进京赶考称会试,考中者称进士又称贡士,其名列第一者,称“会元”。然后再经殿试,第一名者称“状元”(由皇帝“钦点”,故状元又称“天子门生”)。过去有“连中三元”的说法,就是在乡试(省级考试)中得第一名“解元”,在会试中又得第一名“会元”,再在殿试中大魁天下,得中“状元”。中状元者,全国只能是一个。如果硬要类比,至多是将文理科分开,各有一名全国“状元”(科举时代也分文状元、武状元)。至于在省里排名第一,只能称“解元”,再到了市、县一级,那就连一“元”也不“元”了。 -曹家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