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招生尚未结束,部分学校已经开始为明年的招生备战了。记者从北京大学获悉,目前该校正在酝酿2010年的自主招生政策,将在部分地区启用“校长推荐制”,四川已纳入试点讨论的省份。北大还计划建立诚信推荐档案,确保高中校长为北大推荐优秀生源。(《成都商报》7月13日)
其实,不仅是北大在酝酿自主招生采用校长实名推荐制,去年11月,清华大学与部分重点中学校长座谈时,中学校长们建议清华大学拿出名额招收“奇才”和“怪才”学生。清华大学就积极回应了中学校长们的建议,表示清华大学有望增加特别推荐环节,由各校校长推荐优秀生或特长生。
应该说,大学招生与中学教育之间确实需要这种沟通与交流。但是,笔者注意到,公众舆论对此并不买账。报道中,就有很多学生认为“校长推荐很可能造假”。四川一高校招生负责人也表示,“学校为了升学率,不会把最优秀的考生推荐成自主招生考生。”应该说,这样的质疑或担忧不无道理。现在,高考加分政策成为权贵的盛宴,高校自主招生也时有丑闻。如果相关配套措施不能同步跟进,大学招生自主权与中学校长推荐权过大,更容易造成招生不公。
今年媒体曝光的浙江与重庆两地的高考加分丑闻不必赘言。去年,汶川灾区的中学校长推荐儿子免试上复旦大学,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事实上,清华大学去年降分录取“天才”作家蒋方舟,就受到了舆论的质疑。尽管清华大学2008年的自主招生简章说明:“特别优秀招生人选”经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同意,可享有更加优惠的录取政策。但“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的高考录取规则并没有改变。在录取规则相对单一的语境下,如果北京大学启动“校长推荐制”,对既有高考招生规则实际上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很可能会产生校长徇私枉法、滥用推荐权的情况。
其实,我们既不必因为招生腐败就因噎废食,全盘否定“校长推荐制”自主招生改革的积极意义;也不能一味责怪招生制度刻板与公众思维僵化,过分夸大“校长推荐制”的好处。在某种意义上讲,“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的招生体制,虽然已经对自主招生、不拘一格选才造成了障碍,却是公众普遍认可的公平竞争规则。如果大学招生自主权与校长推荐权过大,相关制度建设没有同步跟进,校长推荐上大学很可能成为某些人权力寻租、权力变现的工具。
目前,能够做的是完善校长推荐程序,把自主招生程序置于阳光下,确保自主招生程序透明、公正,确保校长谨慎行使推荐权。如果自主招生的诚信被社会逐步认可,公众对校长推荐学生上北大的质疑声音也许要小得多。 作者:胡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