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名民族身份造假的重庆考生,或将不能迈入北大的门槛。经查证,这位名叫田中的考生报考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名列重庆31名造假考生之中。
也许,北大招办对此早已胸有成“招”:你重庆的文科状元何川洋也被我毅然弃录,后来的“同类”更不在话下,“一律放弃录取”。相比之下,最难出“招”的却是重庆招生办。万众瞩目之下,重庆招生办犹如千钧重压在身。除了已曝光的三名,另外28名造假生的名单以及相关加分详情何时公布?他们的背后是否“躲” 着不少涉嫌官员?
事关民生的信息越不透明,公众的不满情绪与猜测就越大。既然一周前已经查出考生改民族身份造假,并取消了相关人员的加分资格,那就向有知情权的公众爽快公布吧,何必把盖子捂起来,何必又玩“躲猫猫”的游戏。
昨天看到《重庆招办网站高考加分公示名单“失踪”》一文(详见本报昨天6版报道),说一份在重庆市招生办公众信息网公示的“2009年普招加分信息”名单,挂了一天就玩起了“失踪”,仅剩“特长生公示名单”一项。
于是,很多人疑惑不解了。你重庆市招办有关负责人之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明明表示,是按照教育部“阳光招生”有关规定公示高考加分信息的,还欢迎社会继续进行举报呢,怎么才一天就删除了相关信息?这叫什么“阳光”,怎么让群众来举报?这样拙劣的“躲猫猫”游戏,当公众是傻子么?
在网络信息传播如此迅捷的今天,要想“躲猫猫”是躲不过去的,任何人都不是“人肉搜索”的对手。更何况,政府有义务满足广大公众的知情权,以彰显其执政为民的公信力。让高校招生置于“阳光”之下,使各大高等学府的门槛不在第一道关卡就被腐蚀了。
我宁愿相信,重庆市招办玩“躲猫猫”是一时“害羞”。显然,躲解决不了问题,即使躲过一时,也躲不了长久。在民意一片沸腾、舆论一片哗然之下,联合调查组最终将不得不站出来认真回应公众的疑问。否则,谁担得起“给公平竞争的高校招生秩序添乱”的骂名?又有谁担得起“怂恿高考造假行为”的罪名? 今日早报 □本报评论员 王国荣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