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大学不可承受之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神童”,大学不可承受之重?
2009年07月02日 14:59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广州11岁孩子高考考出639分高分,是否该进大学引发讨论

  专家表示,要让理解力和记忆力超群的“神童”成为爱因斯坦式的人物,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孩子对一门学科或一种学问的领悟力,领会一门学科的内在精神、及其与人类知识体系的关系。这种旨趣的养成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并不是过早进入大学就可以获得的。

  对智优儿童不必过分关注或强调,也不必投入过度的教育资源,让“神童”顺其自然地成长,可能会对他们的未来更有利。在教育过程中,除了知识教育外,人格教育也十分重要。

  随着今年高考尘埃落定,又一位“神童”横空出世——广州南海中学年仅11岁的龚民,在高考中考出了639分的高分,被中山大学录取已毫无悬念。教育家们已开始关注这个天才儿童的未来。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些专家明确提出,不主张这类“神童”过早进入大学。因为从目前的教育现状看,要把“小神童”培养成日后的“爱因斯坦”,仍是我国大学教育的“不可承受之重”。

  “神童”都有相似之处

  早在今年3月参加中山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时,龚民就因出色的表现成为当地媒体追逐的对象。而在高考中,龚民不负众望,获得了语文112分,数学133分,英语132分,物理124分,理科基础138分,总成绩639分的骄人成绩。

  普通孩子进入高三复习阶段,紧张冲刺总是难免,但小龚民则显得很潇洒:每晚10时半准时睡觉,次日早上8时起床,从不熬夜。龚民的求学生涯也可用“跌宕”来形容。出生于湖北的龚民没上过幼儿园、小学,在外公外婆的教育下,他5岁学完全部小学课程,6岁到山西省运城市明海学校读初中,8岁到江苏省苏州中学读少科班,9岁时进入广州80中读高中,高三时再转入广州南海中学。

  接触过龚民的老师,都评价这个孩子知识面很宽,上课安静而认真,还懂得为他人着想。

  不宜过早进入大学校门

  如此“神童”,是否需要特殊眷顾?伴随着龚民即将进入大学,问题随之而来。

  “一般来说,大学不可能为了一个特殊学生而专门配备师资力量。能否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而不至于让自己产生孤独感乃至自我封闭,都是‘神童’马上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告诉记者,他并不主张所谓“神童”过早进入大学。

  王德峰说,大学教育在功能上不外乎两个维度:一是教授学生专业领域的知识;二是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人格境界。但要让理解力和记忆力超群的“神童”成为爱因斯坦式的人物,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孩子对一门学科或一种学问的领悟力,领会一门学科的内在精神、及其与人类知识体系的关系。“这种旨趣的养成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并不是过早进入大学就可以获得的。”

  龚民的出现,也容易让人联想到中科大“少年班”。应当说,将天才少年集中起来施教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不过根据后来一份“少年班”学生跟踪报告显示,“天才”陨落的例子也并不少见。由于无法妥善处理与导师的关系、生活自理能力差等原因,不少神童日后不仅一事无成,有的还落下严重的心理疾病。

  “神童”教育当因材施教

  “龚民的案例是一个智优儿童的个案,这种教育方式是广大家长难以模仿的。”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指出,智优儿童和弱智儿童在儿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几乎相同,均为1%左右,属于极端少数人群。因此对“神童”不必过分关注或强调,也不必投入过度的教育资源,让“神童”顺其自然地成长,可能会对他们的未来更有利。在教育过程中,除了知识教育外,人格教育也十分重要。

  杨雄告诉记者,包括龚民在内,很多“神童”都有着不同于普通孩子的求学过程,几乎没有规律可循。“这至少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教育本身是具有差异性和个体性的,不能套用一个刻板的模式。特别是对于神童,个体差异更大,必须因材施教,而这正是现行教育体制还难以覆盖到的。” 本报记者 樊丽萍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