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裸奔时”,这是一家网站制作的大标题。的确,裸奔年年有,今年也依旧。不同的只是在新的裸奔地点,又出现了新的裸露者。
去年的裸奔者,是清华大学的两名应届毕业生,而今年则转到了复旦大学,又出现了两个赤裸裸的躯体。在大学毕业之际,复旦这两名裸奔者,他们头戴学士帽,裸体在复旦校园内奔走,并在学校大门、校训等多个地方留影,来表达着“最后的坦诚”。(6月30日《新快报》)
赤裸狂奔,有些“很黄很暴力”。但是,这的确又是一种时代的文化寓言,事实上,这种裸奔行为一直也被一些人标注着“人文”的符号。在一个文化多元价值碰撞的年代,裸奔到底是一种人文与包容的符号,还是一种深度的文化迷失呢?
多元文化当然很吸引人,但在选择的时候,也必须要学会剔除与抛弃,否则的话,就只能迷失在文化的丛林秩序中。追捧裸奔者扛着“人文”的理由当然冠冕堂皇,特别是总拿国外大学的裸奔来说事,显得很有依据。比如,哈佛每个学期都有裸奔节。问题是,哈佛的人文、开放、包容,就真的是由裸奔使然的吗?文化这一池水,要保证真正的干净,不是靠完全的外部吸纳,还有理性的传统文化承接。
其实,千年传统文化与当代高等教育体制,已经为我们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文化价值与生活秩序。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下,那种脱光了衣服露着下体的疯狂,只不过是外在形态的极度异化,来制造一种流俗的视觉冲击罢了。它并不意味着裸奔者具备着健康与创新的文化质地,更不意味着裸奔者在思想文化方面获得足够的进步。事实上,这样的裸奔行为,也根本没有获得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而公众的普遍排斥,意味着这样的行径,实际上已经构成对健康文化秩序的冲击与破坏。
文化表现形态的创新是好东西。但是,什么都打上人文的旗号,实际是对文化的最大侮辱。龙应台说过,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而这种“裸体”本身就极不尊重人的文化心理,甚至可能造成特定的心理伤害。这样流俗的文化,自然也就离人文与包容有着极大的距离。
一年一年出现的大学生裸奔现象,根本不能显扬中国高等教育的文化精神厚度,反而成为中国教育文化的一种悲剧标识。裸奔引起的强烈争议,就足以丈量出高等教育在人文精神方面的断裂与断层。裸奔者裸露的不止是苍白肉体,更多的是迷失的精神。它强烈反证着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在学生内心形成笃定的文化价值,使这个群体不仅仅有文化知识,更应该有着行动责任担当,懂得热爱正义、自由、善良、忠诚这类的文化价值,更懂得尊重公众情感与公共伦理,也只有这样,这些学生才不会陷于深度的精神迷失,才能真正承担起公共责任来。燕赵都市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