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6月28日《京华时报》报道,27日,香港大学在京面试开始,“为什么人们特别喜欢迈克尔·杰克逊”,“甲型H1N1流感暴发,不少香港的孩子停课回家,可是家长上班没人照顾孩子,是否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来保障孩子的利益”,“你如何看待外地人员在京的生活状况”等,出现在面试题中。
近些年,随着香港一些高校把目光投向内地考生,其面试题就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大呼新鲜。鸟巢的钢结构是否浪费材料?如何看待星巴克咖啡店开到故宫内?如果给你300亿元,你如何改进中国状況……其视野之宏阔、创意之大胆,令人为之一震。
解读这几年的港校面试题,笔者认为有三个特点:
其一,贴近热点。以迈克尔·杰克逊为例,其于北京时间6月26日凌晨病逝,27日便成为了考题之一,试题设计者的反应极快。去年试题中的如何评价“范跑跑”问题,以及记者在汶川地震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也是如此。
其二,关注公共价值,富有人文关怀。比如,“老人越来越多,会对这个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如何看待外地人员在京的生活状况”,都将温情的目光投向弱势群体,彰显了人文关怀。
其三,既有开放性,又有思辨性。题目选择广泛,答案不定于一尊。比如,奥运会对中国的消极和积极影响是什么?独生子女政策到底好不好?这些话题有一定敏感性,但同时也给了考生极大的发挥空间。
相关人士称,“我们从来不在乎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在乎学生如何表达他的答案。”也许正因此,去年,香港一些高校在面试之后,拒绝了内地部分高考尖子生甚至是状元,而内地高校大多乐于争抢状元。这一对比耐人寻味。
专家称,香港与内地的考试题目,实际上是两种教育体制和模式的对照。本人不想妄言两种模式的优劣。只是觉得,香港大学的这些面试题目中,有很多值得内地大学借鉴之处。石城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