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考期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罗阳中学集体组织94名初二学生为初三学生“替考”,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然而更让人吃惊的是,当地教育部门领导表示,学校这样做的目的,竟是为了用优等生的成绩来代替差生和辍学学生,以“保证学校的升学率”,避免因“辍学率”太高而受到上级部门的处罚。一所学校,作出如此掩耳盗铃之举,让人忍不住要问: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赣榆县的集体替考事件,相关责任人已经受到了处罚。但可想而知的是,那些当地教育部门领导口中的“差生”和“辍学生”,他们的生活不会因此而有任何的改变。辍学的依旧辍学,学习成绩落后的也不可能因此得到提高。媒体在调查中确认,那些辍学的孩子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被替考一事。而这场“偷梁换柱”闹剧的导演者,竟然是承担着教书育人职责的学校,这对那些替考的和被替考的孩子们的心理,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教育部门考核升、辍学率的初衷,是为了确保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国家提供的义务教育和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但如今,这项制度却成了考试造假的原因,这实在值得我们深思。从学校的角度而言,要确保升学率和辍学率达标,自然应该把精力放在提高教育水平、减少学生流失的实际工作上。扬汤止沸,自欺欺人,最终只会让学校在流失学生的同时,更丧失了原本该有的道德品格。
而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当从中看到,机械的考核制度并不是解决问题之道。功利主义当道,层层造假,如此得来的“升学率”再高,又有何价值可言?加大投入,提供保障,帮助学校切实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让该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才是应当遵循的正道。须知,再好看的报表,都比不上让一名失学的孩子重回校园,更让人高兴。 袁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