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政府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重庆高考招生少数民族加分问题调查结果。目前,重庆市查明31名考生为获得高考加分,更改民族身份,将户籍迁入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中身陷“加分门”的重庆巴蜀中学有6人,其余25人分别来自另外几所直属和非直属中学。(6月23日《人民日报》)
乐观地说,这是政府部门重视舆论监督,是负责任的表现。不那么乐观地说,无论是浙江“加分考生多为权贵子女”,还是重庆的“加分门”,最初都源于家长或者群众反映,继而才有相关部门介入调查。这十分值得深究———无论是相关信息的掌握,还是参与程度,高考加分任何一个环节的任何一名工作人员,都要比群众家长更接近真相,但真正发现问题的却是后者。
事实证明,高考加分舞弊行为的发现和查处的难度都不高,只要想查,就一定是一查一个准,不仅群众有反映的地方可以查出问题,群众没有反映看似安全的地方也大有“潜力”可挖。这不仅说明高考加分腐败的现状,同时也说明相关部门在查处上的消极和怠慢,没有担负起应有的监管职责。所以关键问题在于:之前有关部门都干了什么,为什么非得等到有家长举报、舆论声讨、问题闹大,才想到调查?到底出于什么样的动机,让有关部门宁愿顶着舆论的指责和非议,也没有主动地有所作为? □吴龙贵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