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松原猖獗到肆无忌惮的高考舞弊案,终于在中国青年报记者事先潜伏调查之后大白天下。
乍一看,舞弊情节之离奇、之有恃无恐令人难以置信。考场内外勾连、“买场”成风、高科技作弊器材泛滥。记者刚向公安举报,贩卖作弊器材者立即知风,“揭穿”记者身份。这一切,在“坚决打击各种高考舞弊行为”的大幅标语下,明目张胆地进行。
这篇新闻迅速跟帖上万条,其中不少是吉林当地揭发、印证更多舞弊现象的。舞弊,在当地早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已经成了一条上下串通的利益链条,成了一个市场巨大的黑色产业。加入这个利益共同体的,有官、有商、有民,数量庞大,利益均沾。当然,各色人等的背后,贴着无形的权、钱二字。结果,此地舞弊之盛,尽人皆知,名头响亮,却始终禁而不绝,以至于有外地考生转来高考,想分舞弊一杯羹。
把舞弊做成了近悦远来的“美誉度”,作弊不再是可耻的,不作弊的倒成了傻帽。其可怕在于,有动摇国本之虞。
如今,虽然成才不独高考一条路,但高考仍然是国家重要的筛选人才渠道。事实上,高考之所以被政府与公众高度重视,盖因它是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的一次重新分配,特别对于贫寒学子、农民子弟,高考几乎就是他们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能够经努力得到的最重要机会。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一语道破了高考的重大价值。
倘若,人人敬畏的高考也被腐败和作弊任意蹂躏,这个社会向上的、进取的活力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被彻底遏制,极大地打击人们对这个社会的信心,愤世弃世的情绪会悄生暗长,高考喻示的平等、公平与正义会受到彻底伤害。
更何况,考场风气还是政治清浊的一面镜子。几乎可以推断,凡是像松原这样舞弊明目张胆之地,官风必定不定,腐败必定存焉。从这个意义上说,维护高考的神圣就是维护国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此,凡是高考弊案都值得我们睁大眼睛,提高警惕,聚而歼之。更何况是明目张胆的集体、公开舞弊,如果听之任之,如果任其泛滥,如果高考真成了公开叫卖的市场行为,那么,国本危矣。
敢挑战底线的人为何前赴后继?看来,还是舞弊成本太过低廉。这一次,我们拭目以待。(本报特约评论员 李泓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