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近日查处了一家从事学术论文代写代发业务的公司———武汉佑达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雇佣了80多名“枪手”批量炮制论文,与国内200多家学术期刊保持业务联系,包办从论文写作、修改、通过答辩到联系刊物发表,其学术造假专业化程度之高、业务量之大,令人触目惊心。(6月8日《羊城晚报》)
在“百度”上键入“代写代发论文”,相关网页上立即跳出694万多个搜索结果,可见“论文生意”蛋糕庞大。任何市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先有现实需求,才能发展兴旺。需求何以产生?循着这一链条上溯,可以发现:“论文生意”方兴未艾,源头在于“唯论文是从”的评价体系。正是这一强大的评价体系,造就了强大的需求和市场,并顺着“论文生意”的需求链条,应运而生了环环相扣的利益链条。
首先,高校毕业生、中小学教师、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等对论文有着巨大的需求。在发达国家,对硕士研究生一般都没有发表论文的要求,有的高校甚至对研究生撰写毕业论文也不作硬性规定。但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和职称评定体制下,高校学生拿学位、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评职称,都需要发表学术论文作为必备条件,特别是职称一般又与相应的工资待遇挂钩。对这部分并未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员而言,如果撰写学术论文有较大困难,而又不能放弃对学位和职称的追求,自然难以拒绝成为“论文公司”的客户。
以论文需求为核心,在下游方向催生了各种“论文公司”,以及大批与之有着紧密利益关联的学术期刊。“论文公司”既通过卖论文赚钱,也通过代发论文收取中介费。学术期刊则通过收取版面费牟利———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本名为《商场现代化》的期刊,2006年刊登论文7961篇,按当时每篇版面费上千元计算,当年该刊敛财上千万元!
在上游方向,相关主管部门、学位或职称评审机构、相关培训机构,也分别在拿学位、评职称的诸多环节上收取报名费、评审费、培训费,名正言顺地获取了实际利益。只要拿学位、评职称必须发表论文的评价体系难以改变,“上游企业”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利。“上游企业”虽然没有直接做“论文生意”,但他们的利益追求,以此通过“客户”传递到了“下游企业”,相当于两者联手共同创造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论文产业”。一个看似简单的“论文生意”,就这样“肥了”从主管部门、评审机构、培训机构到“论文公司”、学术期刊在内的一大帮部门及从业人员……
查处一两家 “论文公司”并不难,难的是改变拿学位、评职称必须发表论文的评价体系,难的是解除主管部门、评审机构与学位、职称评定的利益捆绑。只有从根本上改革评价体系,消解畸形需求,才有可能让主管部门、评审机构远离牟利冲动,真正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能。而改变“一刀切”的懒政思维和表格化、数量化、傻瓜化管理模式,反过来能不断弱化以至取消学位和职称评定中的唯论文导向,让论文回归高端学术研究的本位,才能使低水平重复泛滥成灾的“论文生意”最终失去市场。 □潘洪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