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该给高考作文怎样的环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究竟该给高考作文怎样的环境
2009年06月08日 11:36 来源:燕赵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随着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的悄然结束,今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开始在网上披露:全国卷I:以“路径”命题作文;全国卷II: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的妈妈色盲的故事;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广东卷:对常识的认识;湖南卷:踮起脚尖;江苏卷:品味时尚……

  姑且不论各省高考作文题目的优劣,只要对比前两年的类似试题,不难发现较之此前的“诗意取向”和对公民教育的关注,今年的高考作文整体更呈现出一种“想象意识”的追求旨趣。“路径”、“隐形的翅膀”也好,“踮起脚尖”也罢,高考作文整体都不再止步于——看似弹性实则逼仄的——具体性命题,而倾向于为考生留下更多“思考与发挥的空间”。

  当应试的高考作文题被附加上想象的元素时,它其实是一次语文学科内涵的具体回归。以语言载体的张力为基础,追求更高层次、丰富多彩之思想与篇幅组合的呈现,一直以来都是语文学科的内涵所在。给高考语文科目中的“重头戏”作文,以更多“想象空间”,实际上就是通过考试规则微调的形式,赋予语文试卷宽泛的自我学科内涵之呈现路径。

  因此,当然要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想象”特质加以肯定,然而必须意识到的问题是:在赋予高考语文以学科内涵的同时,它能否“守望”得起如此重任?学科内涵固然可以轻易添加,但在应试教育的逻辑前提下,形形色色的各种考前猜题与范文熟背;考生被长期灌输下的虚夸性表达技巧,足以消弭这种学科内涵添加的所有善意。

  这或许就是横亘于“回归”与“守望”之间的困惑,对于这样的尴尬,我更愿意称之为“试卷上的学科困境”——面对层出不穷的批评,以及自身的矫正所向,试卷的拟题者总是在最大限度地通过试卷内容调整,“渐进式回归”学科内涵。但与其美好愿景背道而驰的,却是现实中为获得高分,在种种手段下对这种回归的“必然忽略”,从而演绎成学科回归与守望困惑的二元分离——高考作文革新并没有错,但没有对应试体制的伤筋动骨,它依然只具有“试卷上的憧憬”。

  从“诗意”、到“公民责任担当”,再到“想象空间”的拓宽,高考作文整体命题在短短三年内的努力与进步有目共睹。然而这样规则性微调的“回归”,却得不到公众对其守望语文学科内涵的肯定。因此,对高考作文题目发展特点的梳理,给我们带来的反问是:究竟该给高考作文一个怎样的考试制度环境?而这会和高考作文的学科回归一样迅速到来吗?(王聃)

【编辑:朱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