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桔灯、皮皮鲁和鲁西西、葫芦娃……这些优秀的儿童作品,曾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又至“六一”国际儿童节,今天的孩子该阅读什么、有什么可以阅读,一丝隐忧袭上我的心头。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调查,2006年我国人均购书不到5册,扣减教材教辅后人均购书仅为2.8册。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多万字,这就意味着每个小学生每学期至少得阅读3到4本文学图书。由此可见,在这个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时代,孩子们的精神食粮越来越贫乏。儿童文学是孩子们的“高钙奶”,阅读贫乏的孩子们正面临着“缺钙”的尴尬。
是什么导致童年阅读如此“缺钙”?笔者以为,首要原因是整个社会阅读风气的“ 缺钙”,以致孩子们课外不爱读文学精品。2006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的第四次全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从1999年的60.4%下降到了 2005年的48.7%,首次低于50%。这与我国年出版图书超过22万种的世界出版大国形象极不相符。大人都不爱读书,孩子们会热爱书籍,与好书成为好朋友吗?
其次,儿童文学创作的“缺钙”,导致孩子们没什么精品可读。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海豚出版社编辑张菱儿说,中国作家协会正式会员有8000多人,从事儿童文学的不足1000人,真正为儿童熟悉和喜爱的作家更少。况且,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才走过“喝洋奶”、“西风烈”时代,2003年以后才出现《皮皮鲁总动员》、《淘气包马小跳》等国产少儿畅销书。虽然,2009年第一季度少儿图书销售火爆,比平时增长了近一倍,原创儿童文学作品销量达到了一半,但屈指可数的儿童文学精品,依然远远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阅读需求。
当然,教育的“缺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课程压力和考试压力,使许多少年儿童没有时间和心情去阅读课外图书。
“缺钙”的童年阅读孕育不出“富钙”的童年,也培养不出“富钙”的孩子。
我国现有约4亿名少年儿童,这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阅读群体。给童年阅读“补钙 ”,是全社会的事情。作为家长,要掌握一定的儿童文学阅读的知识;作为老师,要有儿童文学的素养和视野,正确指导儿童的文学阅读;作为新闻出版、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要推出有效的儿童文学阅读计划和方案,并创新落实机制。
还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作家更要担当起“创新”的重任,写出“世界性儿童文学作品”。为了孩子,作家和出版商应克制经济利益的诱惑,少写少出版一些赚钱快、人气高的所谓“校园小说”,写作和出版更多的“高钙”儿童文学作品,以滋养孩子们的童年记忆。
这是送给孩子们的最好节日礼物,也是留给孩子们的最好“遗产”。 (刘紫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