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来临。每当这个时候,与高考有关的大事小情,都会引发人们异乎寻常的关注,激发人们日常潜伏的情感。这大约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形成的一种新传统,也是现今社会背景中一种普遍且易于理解的民情。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说,随着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以及广大考生对高考公平的呼唤,部分省份对今年高考加分政策有了调整,有的对一些比赛不规范、证书有水分的加分项目进行了调整,有的对以“权”换“分”的“重灾区”项目进行了调整,有的则降低了加分项目的分值。
对参加今年高考的考生来说,这样一则消息不知是喜是忧。若有幸身处加分政策有所调整的地方,所谓“喜”或者说希望,想必是有的;若不幸身处加分政策未作调整的地方,则在既有的不平之上恐怕又添一份不平。
幸或不幸,姑且不论。加分政策中已被调整的部分,固然是因其不合理,而未被调整的部分也不能因此就视为合理。但与不畏千夫所指者比起来,加分政策有所调整总归是一种积极的姿态,或者于减缓当地高考不公也能略有小补。不过,现有的调整说到底只是一种改良,若作诛心之论,或者竟是一种暂避风头的策略也未可知。在激进主义者看来,所有的高考加分政策都应取消,大家都来“裸考”。这种意见似乎过于理想,但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在我看来,高考加分政策的确已到存亡绝续的关头,这不仅决定于民众的不满情绪,更决定于这一政策本身的缺陷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谁都想“搭快车”,加分项目便越来越繁复,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一些加分政策已严重背离初衷,成为某些权贵的盛宴、腐败的渊薮、加剧社会不公并制造代际不平等的杠杆,这还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从各地加分政策颇不相同、加分政策地方可调可不调、地方调整教育部却不调整的情形中不难看出,加分政策没有一定之规,已混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高考关乎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与高考密切关联的加分政策无疑是一个重大事项。如果罔顾社会现实,无视民情民意,对现有的加分政策保持沉默、维持现状,那就无话可说;如果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社会公平无小事的理念,那从现在开始就需要认真考虑加分政策的存亡绝续。但我所谓的认真考虑,也不是呼吁政府机关或教育部门去绞尽脑汁,而是要让公众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决定这一政策的存亡绝续。决定这样一个重大事项,倘若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充分表达和有效监督,就失去了获得正当性与合理性的前提,更不可能在实际中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滕朝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