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公平问题,自教育体制改革二十多年来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如此强烈的社会关注。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和基本目标”——这个现代社会特有的教育理念,逐渐被中国亿万民众接受。
三年前提出“底线公平”这一概念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景天魁认为,底线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点,最低生活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义务教育是其三大制度性内容。在这条由政府负责建立、全社会共同认可的底线面前,所有公民的权利是一致的。
可中国教育面对的现实是: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好像被等级化了,由此造成社会群体差距的加大。比如,孩子选择幼儿园、小学、初中的费用普遍高于选择大学的费用,且日渐水涨船高。底线公平就这样在众多家长无休止的埋怨、愤怒和无奈中失守。
有一种思维流行了许久,认为一个国家缺钱的时候不宜谈教育公平,中国经济的许多指标还很落后,所以教育公平还是一件奢侈品。对此,教育专家杨东平针锋相对地提出:发达国家实现教育公平的经历并非如此,比如日本、美国在经济发展之前,都是通过建立公共教育制度,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从而为经济起飞提供了基础。
其实,民众感受教育不公平的起因,往往不是来自政府投入数量、规模、速度等“教育GDP”的起落,而是来自教育投入的分配过程。“管理一个政府和管理一个家庭的道理一样,钱永远是不够的,关键在于钱怎么花。”在近期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讨论中,越来越多的人倾听到这样的声音。(文/周大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