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悬空下的加分不考察家庭背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政策悬空下的加分不考察家庭背景
2009年05月18日 09:44 来源:红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就媒体报道的《浙江高考航模加分者被指多来自权势家庭》正式回应:“我们测试的目的不是验证运动员证书的真伪,而是验证其体育水平和运动能力是否达到高考加分的标准。至于加分者的家庭背景并不在我们的验证范围之内。”(5月17日《新京报》)

  面对“高考航模加分者被指多来自权势家庭”的舆论压力,浙江教育考试院回应称家庭背景不在考察范围。如此迂回地应对舆论策略,让我们看到了什么?一方面似乎承认了不公的存在,另一方面,又把自身的责任巧妙地加以“洗白”——一副无辜的样子。

  看似有理,实则强词夺理。不考察家庭背景的辩解,在笔者看来,无非是抽空政策立足点的遮羞布,是制度虚化的表现形式。任何制度的尊严都必须得到维护,任何制度的立足点必须得到公正的支撑,任何制度的公信力都是在维护正义的基调中得到实现的。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的错位,笔者以为,所谓不考察家庭背景的辩解,把高考加分政策有意无意之间虚化了,抽空了制度的正义性和道义感。

  如果说权力、社会关系网络等的介入导致了起点的不平等,那么,这些因素同样也可能操纵着竞争过程中的规则和机会。“高考航模加分者被指多来自权势家庭”表明加分政策成了被权势者玩弄于鼓掌之间,成了肥私的道具,这也充分显现了制度正义性的流失,更说明了制度存在的土壤和空间已经异化。

  浙江高考航模加分者被指多来自权势家庭,表明加分政策正沦为恶化教育机会不公的工具。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来说,近年来,“假少数民族”、“运动员批量制造”、“假三好学生”等现象的频繁出现都说明了加分政策的沦陷,而主管部门的漠视态度在这样的前提下,意味着什么呢?不是自甘堕落又是什么呢?假如制度的公正性已经被扭曲,假如制度已经成了新的不公正的制造者,对加分政策难道不应该进行这样的省察吗?

  浙江教育考试院的回应,“家庭背景不在考察范围”,在笔者看来,带给公众的是更大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因为面对权势者对加分政策的寻租性利用,面对加分政策成为新的不公平的制造者,主管部门竟能把自身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让公众丧失对公平的渴望呢? 潇湘晨报 作者:朱四倍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