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丽
今天上午,记者一走进浙江代表团进行分组审议的会议室,就感到一股“硝烟”味:几位教育界的人大代表正与同为代表的省长吕祖善就教育改革的话题,讨论得热火朝天。
“教育的生产单位是学校,学校如果没有内在机制和活力,肯定搞不好的。”以宁波高等教育为例,“我一直说要把教育水平搞上去,但我们的政策体系是鼓励粗放式增长的,追求规模、学生数量,就有资金补贴,不是鼓励提升发展。”毛光烈代表说。
“对教育改革是一种矛盾心理,既想改又不想改。”毛光烈实话实说,“教育改革要营造改革的环境和氛围,不是不想改,有的群起攻之,受不了。”
“教育改革是必须的、肯定的,还像现在这样什么都不能动,就失去活力和积极性了,需要一定的政策保障。”王建华代表说。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按响了扩音器,“总理、民众对教育改革寄托了很大希望,我们教育部门可以说睡不着觉,压力很大,责任更大。不是不希望改,但改起来有很多难题。”
吕祖善对刘希平所说的一个数据产生疑问:浙江一年培养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有多少?
“四五十万。”刘希平说。
“我关心的是这四五十万学生都到哪里去了?浙江每年新增就业70万人,如果你说的这些人给我们提供,哪里会到处有招工招不到人的现象?”吕祖善追问道。
有代表解释了数据的概念及变化缘由。“我一直怀疑这个数据。”吕祖善显然未被说服,他继续说道:“教育要大发展,职业教育也要大发展,但这个数据给我的印象是浙江职业教育到顶了,没法再发展了。在农村很多上不了大学的孩子,不如上个职业学校,挣上一二千元。所以,职业教育还是要大力发展的。”
吕祖善说,“我们政府要多讲教育投入,你们要多讲教育改革,两股劲合到一起,这样就碰到一起了。”
“多说点实话,虚的不说。”吕祖善边走边对代表们说。
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改革要从政府改革入手,这可能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一个突破口,也是难度很大的事。吕祖善并不赞同“去行政化”的提法:“政府在教育上,什么是应该管没有管好的;什么是不应该管的、管不了的。这个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