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改:凸显教育公平,着力体制改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中国教改:凸显教育公平,着力体制改革
2010年02月28日 13: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2月28日电 题:中国教改:凸显教育公平,着力体制改革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8日起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这部酝酿数年、历经十数次易稿的规划纲要的完整文本首次面世。一如许多专家事先预估的那样,“纲要”把促进教育公平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同时,“纲要”以六章的篇幅着力布局教育体制改革,中国面向未来十年的教改蓝图已基本绘就。

  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已困扰中国多年,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产业化”思路下,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被强势的经济话语、商业逻辑挤压,架空了弱势人群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和权利,更加暴露出教育公平存在的突出问题。“纲要”对这一问题给予正面回应,在总体战略这一部分中,明确规定“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并强调“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

  促进教育公平,其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如何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此,教改规划纲要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包括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缩小城乡差距、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等。

  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纲要”明确了政府要承担的责任,同时从文本透露出的信息来看,也划定了政府行为的边界,确立政府提供公平的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等基本职责。其中,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有了明确的目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

  除了力促教育公平,规划纲要的另一个亮点是以大篇幅阐释体制改革。诸多改革措施,几乎涵盖了学界和民众呼吁多年的各种热点话题,在许多被普遍认为是“硬骨头”的难点问题上均有重大突破。其中包括:

  “逐步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化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这项措施,是教育改革整体布局的关键点。“教育行政化”、“学校衙门化”一向饱受诟病,但由于牵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现实利益格局,改革的呼声始终得不到响应。本次规划纲要能够在这一关键问题上作出明确承诺,显示出中国政府推动教育“去行政化”的决心。

  “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一旦确立了教育“去行政化”的改革思路,政府“放权”成为必然,政府的角色将从“办教育”向“管教育”转变,学校自主权的扩大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应有之义。获得足够的自主权,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才能得以确立,办学的活力才能得以释放,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发展也就有了提升的空间。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所谓现代大学制度,归结起来就是“办学自主、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让教育问题回归教育本身,让教育以自身规律运作。温家宝总理曾表示,一所好的大学,要有“独特的灵魂、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这种理念要转化为现实,就必须以现代大学制度为基点。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国现行的考试招生制度,尤其是高考制度,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本次教改规划纲要以专门一章就这一问题回应公众关切。“纲要”提出,要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建立健全多元化录取机制,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自2008年9月启动以来,这份教育发展战略图一直被寄予厚望。如今,纲要草案面世,对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给予一一解答,一场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即将全面铺开。

  主持纲要制定工作的温家宝总理曾指出,纲要应该“让人民看到希望”。从纲要的整体思路和种种改革措施来看,中国政府勇于直面现实困境,显示出破解教育难题的坚定决心,着力推进教育整体性制度变革。

  上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曾领中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本轮教改在政策制定时广集民意、从善如流,今后在实施过程中如能进一步凝聚共识、稳步推进,真正使民众从改革中“看到希望”,对启发和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也将大有裨益。(完)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