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提前分班学生难抉择 早分科真能早卸重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文理提前分班学生难抉择 早分科真能早卸重吗?
2009年07月31日 15:13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就开始分文理科,并推行 “走班制”,让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1”学科的学习……日前,记者采访发现,一些高中在提前帮学生确定选科方向。面对越来越早的文理分科步伐,学生们是否真正得益了?

  “走班制”提前定方向

  近年来,上海高中文理分科采用“3+1”的形式。 “3+1”不是简单的文理分科,“3”即是语文、数学、外语,而所谓的“1”是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任意选择一门学科,选择前三门学科的统称为“理科”,后三门则统称“文科”。这种多选择的学科结构打破了传统文理分班模式,并且在文理分班时确实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

  学生升入高二年级后,不再重新分文理班级,而是继续待在原来的教学行政班,采取“走班制”为学生提前确定方向……记者获悉,“所谓‘走班制’就是,你的选修课程不是按所分班级上,而是你选了哪门课就要去规定的那个班上,上这门课时会和其他班人一起。 ”现在某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读高二的琳琳向记者介绍,“举个例子,我所在班级是3班,我要在3班上必修课,但我选修了物理2,物理2的教师在10班的教室,我就要去10班的教室上课,而我的同桌则要去6班上课,因为他选的是化学1班。 ”

  “对于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学科,我可以选择最基础的班级,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学校;对于自己擅长的学科,我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学校提前实行“走班制”受到同学们的欢迎。随着一些高中学校实行“走班制”,原本实行多年且广为考生和家长熟悉的文理分班教学模式告一段落。

  文理提前迈,利弊自权衡

  “与前几届高二下学期才分文理班相比,我们这一届比较特殊,高一暑假就确定了文理班,高二上学期便开始进行正常的文理分科教学,并且采用‘走班制’。 ”另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生乔乔为记者介绍学校的情况,提早一年分文理班,得与失最终还是由个人把握。

  乔乔的同学小周文理分科时选了物理,但后来随着物理课程难度的不断提升,他愈发觉得力不从心,成绩也随之大幅度倒退。现在,他越来越追悔于当初文理分班时候的草率决定。“那时候才刚进入高中学习,对文理没任何概念,对自身能力也没有进行合理定位。看见身边很多好朋友都选择了物理班,我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物理班。 ”小周很无奈地说,“不过,幸好一段时间后学校为同学们安排了重新选择的机会,一方面看个人意愿,另一方面就是成绩了……”

  据乔乔介绍,在他们学校对文理生重新选拔的时候,只有少数同学会换科,多数同学还是坚持最初的选择。她说,学校提前分文理科后,大部分学校都会采取‘走班制’的形式,帮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加强自己喜欢学科的学习;每个班的男女比例相抵,在参加各种活动时避免了名额不足的情况;另外,同学和老师也都是自己原来班上的,在感情和学习方面都对大家有帮助。而且提前分班给学生简化了很多知识,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但过早分班也使得学生掌握知识不全面,思维方式局限,并且提前将高考的负担强加于学生的肩上等等。“不管怎么说,学校既然制定了这种提前分文理的制度,我们无法改变就只有努力去适应,自己去权衡利弊,争取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乔乔最后总结道。

  早分科早卸重?

  原来分班从高二开始,后来发现为了更好地迎战高考,早分班就可早卸重,就能更早地抓住征战高考的主动权。一些学校的老师表示,提前分文理科也是无奈之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升学率,也有助于学生考上好大学。现在能上个好大学,将来也就能更好地就业。今年刚刚考进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张晶坦言:“现在我们主要目标就是迎战高考,至于学校政策怎么走,我们无需关心,反正学校出台的政策都会对我们有利,其他问题不用考虑太多。 ”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应试教育,个别学校为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只干高考一件事”。其实,如果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而不是从高考出发,按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不完全是高考的要求,使一些课程综合化、多元化,而不是简单化、片面化,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完全不会加重学生负担的。

  针对目前部分高中提早进行文理分科的现象,业内人士呼吁,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除了建立健全社会督导体系,督促学校按规定文理分科,开足高一的各必修课程,上好高二、高三的各选修课程外 ,最关键的还是要改革高考这根“指挥棒”,逐步优化人才测评和选拔的高考制度。□晚报记者 杨玉红实习生 李婷婷制图 邬思蓓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