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暑假总是快乐的代名词。然而,对于不少家有儿女的父母来说,面对假期,难免有些头疼。“我给孩子报名了英语和小提琴班,还有暑期夏令营……可以了吧?”陈女士对孩子的暑期安排如数家珍,但也不免担心还有遗漏项目忘记安排。“假期不想让孩子再参加培训班了,但是双职工父母,年假也不够陪孩子玩儿的,多数时间只能安排老人看管了。”
于是,本是快乐的暑假,就不得不被学习、娱乐与托管需求所充斥。就此,学生心中“上学时候想放假,放假以后想开学”的印象,从80后一直流传至今。“上学时的暑假活动,你对哪些还留有印象?”记者以这样的题目询问了“过来人”的80后人群,能回答上来的人为数不多。白领徐小姐对小学高年级时学校组织的“红色夏令营”印象颇深,“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去农村玩儿,很新鲜,也很有乐趣。”徐小姐说,那是她第一次去农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做些农活,帮老乡摘菜。“不过我们都分不清,最后把人家的菜都拔光了,连没成熟的也拔了。”没想到,第二天的远足活动让徐小姐吃了亏。“老乡给我们讲解的时候我们不听话,‘任性’拔菜。结果老师安排,远足活动要带上自己拔的菜。而且按规定不允许大家互相混着吃。”结果可想而知,“饿了一天”。徐小姐说:“有了这次经历,我觉得尊重别人劳动是我收获最多的。”
陶行知先生曾讲过“生活即教育”,孩子的暑假安排不妨更是如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表示,假期的本质意义是在于让学生过一种不同于校园的生活。“现在的学校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带给学生很多学习上的益处,但也有不少伤害。”比如,过多强调学习,学生会认为青少年的生活就是家庭、学校、辅导班的三点一线,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知识。实际上这是片面的,生活远比这个要开阔得多。“假期的本质一定是要让孩子能够体验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假期就需要给他们一种全新的体验,这对青少年开阔眼界、锻炼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都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比如,暑期可以安排外出旅游——这是孩子特别需要的生活。他们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另外一种生活,这对孩子一生的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我女儿上大学之后,回忆曾经的生活,感觉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在18岁之前,共走到了全国的13个省。”孙云晓表示,时间允许的话,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回老家探亲,这种寻根经历,既可以让他们感受自然,更重要的是去寻找亲情。“在国外,会听到学校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写出父母双方各五代人的姓名、职业、同自己的关系。这种作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小学三、四年级就会布置,这其实就是要求孩子去寻找一棵亲情树。”孙云晓提出,五代人是什么概念?就是百年历史,这对孩子来说是最生动、形象的社会学。“如果一个人从哪里来的都不知道的话,还怎么能认清自己、认清社会呢?” 本报记者 王 怡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