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眼下正是孩子升中学的关键时期,很多家长都为这事忙得团团转,这场“升学大战”也牵涉到许多与学生家长沾亲带故的人。不惜代价让孩子进名校,此刻似乎成了家长们的普遍诉求。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让孩子升初中进名校,有家长甚至让孩子放弃小学毕业考试,为的是避开微机派位而直接通过“择校”的方式花些钱进名校就读……
名校到底有多大魔力,竟至于引无数家长竞折腰?家长们的行为有必要吗?当前中学教育面对的这种现状,你觉得奇怪吗?改革这种现状,你有何意见和建议?7月10日晚,在设于南岩轩茶庄的第171期《你说话吧》讨论现场,30余位市民、网友齐聚一堂,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对不惜代价进中学名校这一举措,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意见。本期话题讨论形成主要观点如下。
话友阐述
我身边升学的那些事儿
曾宪邦(施家港社区居民):我有一个熟人的孩子不是很会读书,他老爸花了一大笔钱买进名校。后来这个孩子说自己的压力非常大,跟不上班,成绩越来越差。
代斌(长沙学院附中高三毕业生):我们升学那时候还没有微机派位。参加毕业考试后就只有两三所学校可以选,只要考了都可以进去,几所学校没有好坏之分。所以也不用考虑进不进名校的事儿。
蒋太江(长郡中学高三毕业生):以我自己而言,如果我家里有这个能力的话,我还是愿意进名校的。但是我家里如果没有这个能力的话,我觉得不管是什么地方都是可以成才的,这关键看自己,家长不一定要拼死拼活把小孩送进名校。
阿刘(某名校教师):名校的教学硬件、师资力量肯定会比一般的学校好。名校的老师在教学上一般都有“两把刷子”,而且学校的硬件设施也比一般的学校强。我原来在一般的学校也呆过,上课就用粉笔,现在的学校,上课基本用多媒体。
罗正坤(媒体从业人员):我比较赞成让孩子进名校。我有一个侄儿,原来成绩很差呆在老家可能连普通高中都考不上。后来他跟父母去了深圳上学,学校氛围、条件都要好些,他读书变得自觉多了,现在上大学去了。
话友探析
为何大家对名校趋之若鹜?
曾宪邦:为什么出现择校?学校也有责任,它没有从教育本身出发,学校不是为了培养人才,更多的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这是一个不正之风,但是这个不正之风教育部门也没有办法管。家长只好来赶这个风。比如张家界啊、怀化的人都赶到这里(长沙)来读书,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学生要成才主要是靠自己,你看现在的高考,农村的学生也有很多考北大、清华的,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学习。
杨坤(长郡中学高三毕业生):为什么家长都愿意不惜代价让孩子进名校呢?尤其是对于有钱人的家庭来说,他不差钱,名校的吸引力又很大,比如,名校资源丰富,有钱的、有权的、成绩优秀的都集中在这里。这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是一笔很好的资源。同时把孩子送进名校,家长能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这个简直没法改变,因为现实它就是这样的。但如果我的爸妈要借钱来送我上名校,我不会接受。
蒋太江: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我不能替孩子去读书,不能替你考哪个学校,但是我能够凭我自己的能力让你进名校,如果我做到了,那我就对得起我的孩子了。这也是中国人一种传统的观念。
罗幔女人(网友):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父母都愿意相信“环境影响人”。现在上个小学啊初中的,家长削尖脑袋找关系找学校,名校的升学率是主因。长沙雅礼、长郡等名校,是2009高考状元的生产基地,有的班全部上一本线,还有个班30多个上清华、北大,这些数字能不把家长们的眼球引爆吗?这些高考的佼佼者,不但为自己谋到个好工作打下基础,更让其父母省心好多年。否则,读个“ 硕”学校,毕业后都可能找不到工作,还得读研、读博或者求爷爷告奶奶找关系求工作,父母就还得操心若干年。这笔账父母最会算。
话友争议
观点1 没必要,关键还看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
代斌:我认为进名校没有必要。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这只是外因,内因在事物发展中还是起主导作用。我觉得如果个人不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学习的话,进名校也是空的。我是普通高中出来的,我认为普通高中的管理、师资力量等都不比名校差。我觉得不管是什么环境,只要你努力学习,就一定能考上好的高中和大学。
毛毛(网友):进不进名校不是很重要,挖掘孩子的特长、潜力,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这才是最关键的。在我的眼中,若能够帮助学生完善自我价值观,它就是一个好学校。所以,应该尊重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决定他们的未来。
杨光辉(华铭实业职员):对于这个不惜代价进名校我是持反对态度的。现在的这个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有钱有权的人让孩子进名校在现在这个社会是很容易的,但相对普通大众来说,砸锅卖铁靠血汗钱送孩子进去不是浪费钱吗?这种不惜代价的付出仅为了进一个名校是不值得的。真会读书的人,学校不要钱,甚至免学费让他进,但是这个成绩差的,你就是炸锅卖铁他也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啊!我记得有个名校的特级教师讲过一句话:在我们的学校里面,同学没有好坏,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长处。就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进不进名校,还是要根据学生自身不同的情况来决定,而学校也要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人才来培养。这样才能让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惠及广大学子。
观点2 名校资源多,削尖脑袋进名校也无可厚非
芳草(网友):我的孩子现在在读高二。因为当时我们是住在雅礼附近,而后也就进去了。进名校是有必要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嘛!作为父母都希望尽自己所能为孩子提供一个优质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更好地成长。何况这个社会的现实就是这样的,名校资源集中,且子女进了名校,家长也倍儿有面子。
吴涛(湖南读书会会长):这个非常有必要。名校是经过长期历史沉淀形成的,有自己的价值体系。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名校是有限的。同时名校的教育资源要优越一些,中学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如果能碰到一位好老师说不定改变了他的一生。况且,现在衡量孩子的标准就是高考。你还要第二种衡量方法吗?这就是现在这么多的名校,这么多补习班存在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这个高考制度存在缺陷。但是在还没有好的方式取代它之前,削尖脑袋进名校也无可厚非。
长天孤鹜(网友):我觉得让小孩进名校,十分有必要。进了名校,教师的素质和执教水平才更有保证;孩子的同学里面,“好学生”的比例,也相对普通学校来说多一些,名校竞争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激励小孩奋发向上。而且,有数据证明,名校名师教出来的学生,进入好大学的比例更高。现在大家都只有一个小孩,小孩都是心头肉,不论是高官巨贾,还是平民百姓家,谁不想让自家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平常人家,只要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多交点钱把小孩送进名校,没什么不可以。别说我势利,这问题,问10个人,恐怕六七个人的答案都和我一样。有钱有势的人,都想方设法把小孩送进美国读私立高中、读常春藤名校,就是明证。
观点3 进不进名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斐燕(网友):我觉得让小孩进名校十分有必要,但不惜代价就没有必要了。能进名校,孩子不仅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还受到良好环境和风气的影响,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当然是十分有利的。但如果分数达不到名校的录取线,而孩子本身的成绩也达不到名校生的水平,那样不惜代价地进了名校,一是对家庭经济造成了压力,二是对孩子也会造成压力,这对孩子成长更加不利。
筱静秋(网友):初中阶段没有必要进名校,我有一个同事他是武汉大学哲学系的一个老师。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不让自己的孩子进学校,而是自己来培养。现在这个孩子各方面都培养得很好,包括他的英语成绩也非常的好。所以初中阶段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但高中就关系到上大学,这时候如果学生成绩够好,就有必要让孩子进名校。
话友建议
实现教育资源均衡,优质化
胡森炎(仁和家园居民):我觉得这个择校的方法本身就不合理。应该要按照就近原则来微机派位,而现在是根据计算机的抽查来派位。微机派位的误差导致了家长的这种观点出现。要想公平,我觉得学校的资源组合应该根据家长的心理状况不断进行调整,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好的学生在好的班级,成绩不好的学生在不同的班级。
张闻骥(湖南女子大学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缩小中学名校与非名校之间的差距是关键。非名校要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向名校看齐靠拢。只有两者间的差距缩小了,学生和家长才不会不惜代价进名校了。
学生
孩子愿不愿意进名校,家长问过了吗?
曾阳(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学生):我觉得进名校只是父母的意愿。父母在帮孩子选择学校时应该考虑一下我们自己的意见,不能包办。比如我的初中是在一个外国语学校读的,因为我的母亲以前是那个学校毕业的,她觉得很不错,但她却没有问过我的意见。名校的竞争很激烈,你在普通中学可能是第一名,但进了名校可能连100名都进不了。父母在择校时应尊重子女的选择。如果学校选择不当还会给学生带来心理问题。
家长
我们是黄盖,为了孩子的前途只能“愿挨”
沈明明(舟舟文具经理):我的孩子、我姐姐的孩子,都是通过关系进名校的,但这都是被逼的。只要有能力出这个钱,就是周瑜打黄盖——学校愿打家长愿挨。
罗幔女人(网友):其实不惜代价进名校,内心里谁也不愿意,家长不愿意,孩子不愿意,老师不愿意,但学校愿意。家长不愿意是费事还花钱;孩子不愿意是进名校如进了监狱,身心受禁锢,而且竞争更激烈,心理负担好重;老师不愿意你是花钱进来的,成绩肯定好不到哪去,他要花更多的心思,还不见得你能考好学校,你考不到好学校,老师的高奖金就被别个拿了。只有学校愿意,原因很简单:学校可以收钱。
教师
择校,家长要量“力”而行
阿刘:我不认可“不惜代价进名校”这种做法。因为我发现上课的时候,开后门进来的学生都听不懂,每次考试的时候都拖后腿。这样的话给孩子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不出问题还好,一旦出了问题,大家会觉得是这个孩子的心理素质不行。其实都是大家逼的。我觉得在择校方面父母要量力而行。这个力包括两方面:一个是财力;如果财力不够的话,你砸锅卖铁不值得;再一个是学生本身的一个才力,如果你在一般的班级里面排在前几位,老师把你当成一个宝,你肯定会认真积极地学习;但是你到了名校以后,总是排在后面几位,老师看你都是一个负担,你的积极性就被打击了。
专家观点
“名校”是应试教育的“恶之花”
邓映如(著名学者、编审):精英教育需要名校,但中学教育不是培养精英的教育,何名校之有?名校有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积淀,名校有名师,有可以自傲的人才培养机制与科研成果。现如今这些所谓的中学名校,除了高升学率,它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而高升学率更多的是因为政策倾斜与对优质资源垄断的结果,优先向全市乃至全省选拔优质生源,高考的时候“名校”们自然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媒体对于高考成绩的过分渲染与大众的趋众心态,都是造成“名校”和它的管理者们日益膨胀的催化剂,甚至成为他们创收的借口。当家长们不惜一切进名校,希望子女坐上“名校”的大船顺风抵达大学彼岸,其实是一种虚荣与侥幸的心理在作怪,这无疑加剧了“名校”的贪婪。“名校”是应试教育的“恶之花”。这种对教育优质资源的垄断,实际上是一种教育不公,它拉大了差距,剥夺了学生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现在要打破这个局面主要靠政府主导,加大对普通中学的投入,提升教育水平;要打破垄断,分拆“名校”资源,让“名校”的老师轮流在各中学执教,让高分生源均衡进入所有的学校。这方面日本、韩国已先行一步,有了成功的经验。义务教育需要的是大片森林,树木可能大小不一,参差不齐,但它们都快乐成长。这才是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是我们所标榜的公平社会。
总策划:何旭 总主持:李辞
本期现场主持:李辞 兰风
文字整理:万晓娟 周建平(实习生)
网络传播:星辰在线
电台主持:兰风
摄影:余志雄 速录:袁普 黄丹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