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愿孩子当白领,事事代办不放手
□记者 张 骏实习生 朱 玥
小琳参加面试20分钟,对于面试官提出的问题却一直低头不语,工作机会再一次泡汤……
“面试前,我特意叮嘱过她注意事项,没想到还是搞砸了。 ”普陀区职业促进中心副主任许鸿蕨告诉记者,20岁出头的小琳已多次被单位退工。
小琳如此“个性”,据了解,和她的父母有一定关系。小琳的父母都是普通退休工人,当小琳通过自学考取得大专文凭并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后,父亲反复提醒她要找国家单位,这样才“稳定”、“朝九晚五没有加班”。
之前,小琳在一家私营外贸企业做翻译,她就不愿做分外之事、不愿加班。一次,她在凌晨5时发短信责问老板:“派其他活儿给我,是不是想撵我走,是否根本不想录取我?”离职那天,同事跟她说“Byebye”,于是她一出门就发短信质问:“平时你都说“再见”的,今天说“Byebye”,是不是在嘲笑我? ”
记者从卢湾、黄浦等区的一些职介所了解到,像小琳这样的就业“老大难”并不少见,他们大多存在适应能力不强、心理不成熟等缺点,而且和家庭影响颇有关系。
小王是一名技工,几年来凭着手脚勤快爱学习,当上了流水线领班。可是,当他自学取得大专文凭后,父母让他马上辞职找一份坐办公室的工作。小王拗不过父母,只好辞职,不料之后的求职路却格外坎坷,虽然到处应聘面试,但是“坐办公室”的新工作一直没着落。 “其实我并不喜欢办公室工作,以前我在车间工作很愉快”。
在就业中心,常见“一拖二”的求职队伍,求职者还未开口,父母已在一旁“抢答”。一名父亲要求给儿子找一份网管的工作,理由是 “我儿子会电脑,在家里打游戏打得很好”。许鸿蕨说,他们在帮助青年就业时,往往需要先给家长“上课”。招聘会上,职介所工作人员经常要想方设法把家长赶到场外,发给他们《就业导航图》,给他们讲就业形势、讲用工情况。
经过沟通疏导,家长的干扰逐渐减少,一些待业青年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其中就包括小琳,她现在在一家企业下设的博物馆从事文案翻译工作,并渐渐进入状态。
“金融危机让不少求职者和家长对就业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许鸿蕨说,以前她推荐一些超市收银员、理货员岗位,经常无人应聘。现在一些待业青年表示愿意从基层做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