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为成绩所累,长大了为房子所累,为人父母了又为孩子所累——
□本报记者 杨影
杭州19楼论坛近日出现一个“晚安中国”的ID,开始连载“萧山版《蜗居》”。剧情的夸张超越现实——萧山成了寸土寸金的热地,房价涨到120万元一平方,老百姓挤飞机巴士,有钱可以打“直升的”。但这里的人,依然做着“学奴”、“房奴”、以及“孩奴”……全文的语气很调侃很娱乐,中途还会插播无厘头的“征友”广告。
这个《蜗居》已经写到了第三集,网友们都很好奇。
昨天,记者联系上了“晚安中国”,他的真实身份是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大二男生,邵立峰。
为什么要写萧山版《蜗居》?这位作者的表述是,“对于将来‘被推着走’的日子,感到惶恐和挣扎。”
[剧情] 奥巴马都想来海萍办的学校
“《蜗居》要拍续集啦,这是第一集的剧本!”近日,萧山19楼论坛里突然爆出《蜗居》续集的剧情,点开一看,发现内容比较接近科幻小说。
萧山国际机场,海藻拖着箱子和她的美国老公——法克下了飞机,姐姐海萍和女儿已经等在出口,苏淳在家做饭,海萍接海藻上了自己的奥迪,一行人便向银河小区开去。
法克说:“姐,你的外国语学校,在江州开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来萧山开分校?”海藻说:“萧山现在的发展已经超过了江州,外企也越来越多,我相信萧山的外国人也一定比江州多。”
在这版《蜗居》续集里,现实中的萧山机场、开元名都、银河小区、航民村等都成了剧中的场景。而作者从第一集里就透露了不少“雷人”的信息:海萍的外国语学校在萧山开起了分校,连奥巴马都想来这里学中文,可惜班级已满额,科比、贝克汉姆、比尔·盖茨也都排到了明年;小贝已经是开元名都集团的董事长,正忙着收购瓜沥镇东灵村的一块地皮。
第二集中,海萍一家收到拆迁信,补偿80万一平方米,太低,怕将来买房子只能买到“郊区”杭州,海萍准备当钉子户。
第三集,为了享受萧山优质的教育资源——海萍国际对外学校,奥巴马、科比、贝克汉姆、比尔·盖茨纷纷 “傍”了当地户口。又恰逢海萍所住的“银河小区”给的拆迁补偿太低,于是海萍的学校扩招了,原本进不了名校的学生们都进去了,海萍暗示:“老师的家要拆迁了,住都没得住了……”于是学生们纷纷献计献策。
[作者] 不想被社会推着走
邵立峰,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大二学生。他的家,其实就是文中的银河小区。
邵立峰说,依照自己的家庭条件,如果将来毕业在家乡工作,父母有能力为他打点“蜗居”,“可每个年轻人都有一种靠自己奋斗的梦想,而看完《蜗居》,觉得理想与现实差距好大。”
他说,海萍、海藻,其实刚刚走上社会,都是清清白白,自食其力,有奋斗意识。
可立足社会的上行“门槛”如此之高,要消耗两三代的积累,让人有心无力。
所以结尾她们都变了,剧里有句话,让邵立峰觉得不安:自己不走,社会就推着你走。
“我不想被社会推着走。”他说,不仅仅是在做房奴这个问题上,“从孩子读书的时候要为成绩所累、长大了要为房子所累、买了房子要为还贷所累,为人父母了又要为孩子所累……”
他说一开始开“《蜗居》要出续集”的帖子,不过是为了骗骗点击率,后来真的有了灵感,于是洋洋洒洒写了第一集,“我在写每一集的时候,其实都没想过接下来怎么写。也不知道可以写多长。”说不定哪天,就成“坑”了。
[点评] 表达了80后、90后的奋斗目标
他说,比起“房奴”,“学奴”和“孩奴”给他的生活体验更直观一些。
“说实话,初中、高中,都是交了赞助费才读的。”邵立峰说,初中的时候,属于叛逆、不愿意念书的孩子,“妈妈为了让老师多关注我,总是要想办法给老师送东西,其实没用,中考考完,成绩太差,当地就没一所我能念的高中。”
“妈妈又想办法把我送到了外地,怕我不听话,太远管不到,更担心,于是又想尽办法给老师送东西,觉得这样才能安心。”
邵立峰一方面觉得,家长是为他所累,另一方面,又觉得其实父母是被心态所累,在大环境下,送礼图安心。
他说,最后他“发力”考上大学,其实还是因为他自己的心理转变了,“觉得中考成绩丢脸,意识到自己要读书”。
“如果我有孩子了,我希望让他(她)自己去发展,为何非要把孩子往独木桥上赶呢?”邵立峰说,他不希望自己将来变成“房奴”、“孩奴”,可还是那句话——“你不走,社会推着你走。”“我什么‘奴’都不想当!”
有人看了之后发表评论说,比起真《蜗居》,这个科幻《蜗居》的内容还显得稚嫩了,“表达了80后、90后的奋斗愿望,也是对当下一些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挣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