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梦菲
“汽车后备厢每增加1公斤物品行驶500公里,就会多耗20毫升油,相应的碳排放就会增加15.7克。如果全市150万辆车,每辆车都这样,该增加多少升的碳排放量啊!”浙江传媒学院学生莫一斐说起这些数字,皱起眉头摇了摇头。这些数字从前对于她来说,仅仅是报纸上的几个铅字而已,而这几个月来,她却像是上了根弦,随时准备为减少碳排放做些什么。
“杭州交通特别拥堵,马路上的车一天比一天多,看见黑突突的汽车尾气,我们心疼啊!虽然我们不能减少汽车的数量,但是可以减轻汽车的重量来减少碳排放量!”今年5月,莫一斐所在的浙传影艺青志协会申请到了必胜客提供的一笔经费,开展必胜客环保周活动,他们就借这个契机,从结对子的社区入手,帮助社区居民整理后备厢。
报纸、图书、球拍、球鞋、工具箱……几乎能想得到的东西都能在后备厢里找到,还有个后备厢存了两箱矿泉水、一个沉重的工具箱还有一堆杂物,“简直可以开一个杂货铺了”,这让莫一斐哭笑不得。“后备厢是有车族最不常打开、最容易忽略的地方,每天背着它们到处开,该浪费多少油呢!”
“其实很多人对碳排放这个词还不了解,也不知道怎么换算。不过一说可以促进环保,大部分居民倒是都能理解。”莫一斐觉得,社区居民是产生碳排放最直接、最庞大的群体,能带动他们关注碳排放是当务之急。
“要传播低碳知识,需要找到最有效的切入口。我们走访了一些居民,发现现在小孩子在家庭中的关注度非常大,影响他们,也可以间接影响他们的家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绿色协会负责人杜雅娴非常同意莫一斐的观点。
为了吸引低龄儿童的注意,他们为小朋友量身定做了“环保小家长”和“环保小博士”两种身份。一个要求身体力行,监督家庭成员的环保行为,一个需要严格要求自己,环保小事随手做。绿色协会通过社区、幼儿园、学校等渠道招募到了260余名“环保小家长”,并评选出了28名“环保小博士”。
“有些家长向我‘抱怨’,开个车去买菜,现在会被孩子管,说那么近的路还开车太不环保了。忘记关灯吧,也要被孩子‘唠叨’一番。可是这些家长看起来却很开心,因为孩子也帮助他们纠正了不少浪费的习惯。”杜雅娴觉得他们的做法非常有效果。
王唯佳是北京林业大学诺山会的负责人,她认为,日前召开的哥本哈根大会是对低碳排放极好的推动:“我相信,如果大家都关注低碳,一定能使低碳生活更近一步。”王唯佳的社团也加入了必胜客环保周的活动,这个召集了91个高校环保社团参与、前后共有1500余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走进全国21个城市的70个社区倡导低碳环保生活的活动,让她感觉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