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讯(记者 蒋林) 通过网上的“开心农场”游戏,让很多从小就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们认识了多种农作物,但有些人还不知道真的农作物长什么样子。目前,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的同学们准备把“开心农场”搬进校园,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去播种、施肥和锄草,但不能“偷菜”。
农作物成本低
一年可种三季薯类
就读于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2007级农学三班的刘茜和李想,一年前就有了在校园里开辟农场种植农作物的想法。“农作物长得好看具有欣赏价值,收获后还有经济价值,成本也低,比种花草更划算。”刘茜说,他们要走创新之路,既美化环境又能卖钱,一举两得。
刘茜介绍,北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决定了一些农作物不会开花,但多施点氮肥能让它们的叶子长得更茂盛有美化环境的作用。经过对校内环境的考察,刘茜和李想把“农田”选在了35教与40教之间,一片约两亩的空地上。
所种的农作物不但要考虑观赏效果还要考虑经济价值。那种什么农作物合适呢?据分析,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适合种植水稻、玉米和薯类。但水稻不易管理,玉米的种植密度大了影响视觉效果,少了又影响经济价值。两人最终决定种植薯类作物,一月份种马铃薯,三月份开始对金叶薯和红薯进行育苗,五月份收获马铃薯的同时金叶薯和红薯就也可以栽种了,时间上刚好。
施用天然肥
校园不会臭烘烘
校园是读圣贤书的清幽雅园,给农作物施肥的时候会不会臭烘烘呢?“我们可以运用秸秆还田原理,利用天然的有机肥,非常环保不会有臭味。”刘茜笑着说,由于马铃薯属于茄科作物不能连续耕作,他们就计划在十一月收获金叶薯和红薯后种上冬小麦,冬小麦出苗快可以及时美化环境,还可以在来年一月时把苗割下来为马铃薯当绿肥!
观察作物生长
亲身体验“校园农夫”
这块农田会在专科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不同时间安排各个班级来管理,有兴趣的同学可随时来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并可亲自在学校里当“农夫”,但这里的作物是公家的,不能偷。
对收获的果实,他们计划向学院超市销售,好的种子则卖给附近的农民。“我们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种植的农作物。”刘茜保守估计,2亩地的经济收入为1300元/年,可以用作学院的研究经费。
他们的理想
能实现吗?
想法很好 但要另找空地
“耕地面积在不断地减少,这样做在无形中增加了耕地面积。”李想认为,“开心农场”不但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加强了实践和动手能力。目前,他们准备向学校提出申请,此外还需多个学院的配合。
“这种用农作物代替花草的想法非常创新。”2007级农学三班的专业课老师孔立认为,但他们选定的那块地目前已完成了绿化,可向学校申请另一块空地,具体实施细则还要学院与学校商议后再定。
“校园式农场”可向全国推广
在孔立和王季春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刘茜和李想把这些构想写进了他们的论文《农作物美化校园》,以该论文为题的演讲还在农生院第三届学术论文演讲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他们认为这种“校园式农场”模式可以西南大学为试点,开设了农业相关专业的大学为试点学校,向全国推广。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