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汉字表引热议 对待繁体字:最好识写分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通用汉字表引热议 对待繁体字:最好识写分离
2009年08月14日 15:38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引来诸多评说——

  由教育部、国家语委推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目前正在征求全社会的意见(见本报8月12日A1版报道),其中颇为引人瞩目的是,这次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有“剋、锺、蘋、、濛、硃”等6个繁体字纳入了汉字表。那么,这是否预示着繁体字会“卷土重来”?增加繁体字会不会对现有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和作文考试带来影响?

  被疑“投石问路”

  尽管《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教授强调说,不能因为恢复了6个繁体字就意味着国家固有的语言文字政策会发生变化,在我国“基本上不恢复繁体字,现在恢复的繁体字都是必须恢复的”。但坊间包括语文界出现了一种微妙感觉,这6个繁体字的恢复会不会是带有一种“投石问路”的性质,考量一下大众的“承受能力”?

  上海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彭世强说,这次将6个繁体字纳入《通用规范汉字表》其实是很谨慎的,例如“锺”字,作为姓的话,代表了一个家族,如果都简化成了“钟”字,其实那是硬将两个家族变为一个了,很容易在使用和理解上产生偏差。

  不妨“识写分离”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自修》主编李锋说,一旦《通用规范汉字表》正式通过公布,即代表了一种国家意志,在日常教学和人际交往中就必须坚决执行,但就目前来看,尚没有证据表明繁体字会大量出现在我们的书面语言和规范文件中,因此,中小学教科书也没有必要人为地“改简就繁”。李教授进而提出,为了便于祖国内地与港澳台等华文地区的交流,适当地让中小学生识别繁体字,也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对此,彭世强说,在语文教学中对待繁体字的态度不妨采用 “识写分离”的办法,即不求会写但求认识,条件具备的学校还可增加繁体字的选修课。

  学什么考什么

  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所使用的汉字大约有3500个,因此,这次在整理《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征求意见稿时,对3500个常用字做了优化。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说,将来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时,都应融入汉字表的精神,也就是说“学什么考什么”,语文考试的用字当然不会突破这3500字。

  华东师大语文教育中心副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周宏说,在多年的语文阅卷中几乎没见有上海考生写繁体字的现象,但阅卷组并没有对繁体字说 “不”——如果是用错字或写不对笔画,那肯定要扣分;对使用繁体字则不会扣分,因为只要书写正确且用字恰当,就没有扣分的理由。

  本报记者 王蔚 实习生 卜惠琼

【编辑:侯冬华
 
请您登录/注册后发表观点!  进入社区  查看评论>>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