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发展如游泳,阅读是保持持久动力的重要充电方式——
“下水”早,不如“入水点”好
“7月11日—7月18日 作为学生志愿者,接待来学校交流的外国学生;
7月19日—8月2日 去一家私营企业兼职打工;
8月3日—8月22日 上新东方英语学校的口译班;
8月23日—8月31日 和同学结伴去西安旅游。”
这是目前就读北京海淀区某名牌大学的大一学生晓旭的一张暑假“排片表”。日程紧凑,活动丰富,让晓旭颇有成就感。可倏忽间,他却发现,和高中时代相比,这份暑期计划又似乎少了点什么……
眼下已经进入暑期,大学校园里,像晓旭这样的学子并不少。乍一看,假期生活精彩纷呈,但形形色色的暑假“排片表”,却都与自己的学业离得很远,能专门辟出时间耐下性子好好“啃”完几本好书的学子,更是寥寥可数。
对于这一现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早就流露过担忧之情,“校园里不少学生都在兼职挣钱,甚至还形成了一种风气。我希望同学们不要急于提前进入社会,而是要看得长远些,在大学里打好基础。”
“大学四年几乎就是人一生中最理想的读书时间,如果在这么难得的时间里不去读书,真是很值得忧虑啊!”在现今的校园里,和钱理群有相同感叹的大学教授越来越多。“浮躁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响。‘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样的话在校园里已经很少听人说起了。”
想“下水游泳”?不妨找个更好的“入水点”
利用暑假难得的整块时间,究竟是学英语、电脑,或用来打工实践,还是继续默守于书斋?面对时下并不景气的就业市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果断”地选择了前者。
“高学历很关键,但光有高学历肯定不够;各种奖励很重要,但即使保存了一大叠,也并不意味着一定就能找到好工作。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大学生开始‘笨鸟先飞’,他们纷纷跳下池子游泳,以求在起点上拉开差距。”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黄建滨教授深谙大学生暑期生活忙碌的“良苦用心”。因为每年暑假都是年轻学子增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大好时机,不少学生的“求学阶段”已早早地变成了“工作见习期”。
黄建滨将大学生的这一心态比喻为“下水游泳”。他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年轻学子对个人立业与成功的渴望。
不过,在立业与成功过程中,年轻学子们理应通过更扎实的积累,获得不断开阔的视野,从而拥有更好的“入水点。”黄建滨说,能意识到早日“下水”是一种状态,而努力寻求更广阔的视野,力求站得更高,纵身一跃,则是另一种境界。人生发展决非取决于一时快慢,而在于长久的动力。“经常可以看到,时间越久,有些在池子里游泳的人可能越游越慢,越游越疲劳。”
离快餐阅读越远也许人越聪明?
如何才能在“游泳”时保存持续的动力?作为人生充电方式的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黄建滨告诫大学生,个人的“立业”、“成功”,与以下三者有紧密关联,即对社会的看法,对时代潮流的判断,以及对个人能力的评价。这些均依赖于智慧,依赖于厚积薄发的能量储备,而阅读恰恰可以给人以间接的人生体验。同时,在参与阅读过程中,能给人以思维的启迪,能使人不断找到更宽阔的视野。“一个不具备基本阅读量与学术素养的人,又怎么可能对整个时代潮流作出自己的判断呢?”
然而,谈到大学生的读书问题,很多教授表达了别样的忧虑。一些教授甚至这样“建议”学生:经济普及类书籍读得越少,也许人越清醒;技术性越强的书接触越少,也许人越聪明……
“不少学子在平时的学习中,往往充斥着‘救火式’阅读;闲暇时间又是另一种功利性阅读的状态。”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程郁缀教授对大学生读书的状况并不满意:学生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从阅读中获取技术性层面的知识,而非一种深层的智慧与思辨能力。
“现在的大学生交流读书心得,谈论经典的相对很少,更多的人沉迷于流行文化和快餐式阅读。试想,一本能让你拿在手里不忍放手甚至可以一天就读完的书,会给你留下多少印象呢?又将对你的人生产生多大的震撼呢?”在暑期阅读中,程郁缀教授建议年轻学子静下心来,读一些真正的经典著作。无论思想类著作还是文学名著,都会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个理工科读得再好的学生,如果没看过《红楼梦》,不知道《离骚》和屈原,对经典篇目没有基本的阅读量,那可以说是我们教育最大的悲哀。”程郁缀说,现实环境迫使年轻学子不得不参与到社会化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可能是比较理想的路径。作为知识群体中的年轻一代,除了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外,涉猎一些对培养个人情操与道德修养有重要作用的经典典籍是必须的。
“无用之用”的阅读,日后为何“方为大用”?
“阅读也许就是一个‘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过程。”张思嘉是从美国巴德大学(文理学院)毕业的一名中国留学生,对于经典阅读她有深刻的体会。据她介绍,在巴德念书的第一年里,学生被规定要读完25本书,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卢梭、笛卡尔、弗洛伊德……“当初的日子非常辛苦,可以说读得‘连滚带爬’,每天深夜2时睡觉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当时非常不解,学校为何会有这样的规定,但现在回头看,却非常值得。”
张思嘉目前从事的是金融行业,但对相关专业领域的理解与学习能力,面对一大堆金融数据材料的分析能力,和日常工作中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都非常自信。“这种自信决不是仅仅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是语文水平的综合能力,以及面对问题的思维能力。上面所有书目和我的专业工作领域没有任何关联,但相比那些美国名校金融系毕业的高材生,当年的阅读给了我更多的底气。”
程郁缀将大学生暑期阅读归结为三类:扬长、补短,以及一些读了能让人静思的书。“扬长容易做到,补短较难。利用宝贵的假期,通过广泛阅读来弥补个人的‘短板’,将是受益匪浅的经历。”此外,年轻学子更要利用暑假的“大部头”时间读一些思辨性较强的非故事类书籍。“这类书籍注定不会在流行与时尚读物中出现,因为只有经受过时间考验,经历过历史的涤荡留存下来的人性与人生的经验,才能给人以真正的思考。”
“可能你身边有很多起点比一般人高的‘游泳’好手,但你为什么不能获取人生能量的积累与爆发,做一个从10米高台纵身一跃、拥有更完美‘入水点’的高手呢?”一如黄建滨教授所说,究竟是愿意成为前者抑或后者,究竟是愿意领略休闲娱乐的轻松气息,还是经历一番经典阅读的艰涩肃穆,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