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9岁小学生俩月被抢6次,因为一句话高三学生捅死同学,只因被怀疑说坏话,初中女孩被同学围殴致伤……越来越多的校园暴力案件经媒体报道呈现在我们面前,抢劫、猥亵、殴打……是什么让这些本来天真烂漫的学生,在转瞬之间变成了恐怖的青面獠牙鬼,伤害着他人,同时也毁灭着自己?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惊心:小学生俩月被抢劫6次
2008年9月末,刘军胜在中牟县万滩杨桥村小学围墙处,对小学生董玉昆进行威胁,抢走现金3元;10月初,刘军胜在杨桥村小学门口,又对董玉昆进行围堵,抢走现金20元;10月中旬,刘军胜在杨桥村村委一座桥旁,再次对董玉昆进行威胁,抢走现金10元……
这是中牟县人民法院7月初审结的一起校园暴力案件,9月到11月的两个月时间内,刘军胜共对董玉昆进行了6次威胁围堵,抢劫现金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对此董玉昆均不敢吭声,哪怕被吓得夜里做噩梦,被逼得去偷家里的钱,也不敢吐露半点实情,只是不愿去上学,常常逃学。
直到最后一次,董玉昆为了满足刘军胜的索要,而偷了叔叔400元钱,较大的数额引起叔叔的注意,一家人开始对他进行轮番教育、询问,董玉昆这才哭着倒出了实情,并对家人说:“求你们了,不要报案,他会把我扔到河里……”
中牟县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刘军胜犯抢劫罪,但因其不满18周岁,应当减轻处罚,遂判处他有期徒刑4年6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触目:因一句话捅死同学
2009年5月14日夜,偃师某高中高三学生褚伟朋在上晚自习时与本班同学李珂(化名)发生矛盾,因认为李珂一句话说得太冲,褚伟朋当场打了李珂。
第二天早上,李珂找了几个好兄弟,把褚伟朋叫到自己宿舍内,几个人一起对褚伟朋进行了殴打。褚伟朋挣脱后跑回宿舍,准备对李珂等人进行报复。
当天上午褚伟朋翻出学校围墙到商店购买了一把单刃刀,然后走到班门口把李珂叫了出来。李珂刚到门口,褚伟朋便持刀向其左胸部连刺数刀,造成其受重伤,后李珂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当自己的同学坐在高考考场内,为自己的十年寒窗呈交答卷时,褚伟朋被检察机关提起了公诉,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检察机关:校园犯罪日益增多
这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联系近日在网上炒得火热的北京顺义五中“脱裤门”事件(几名男生在教室内公然猥亵一女生)和广东韶关女生被同学围殴事件,我们不禁感叹,小小年纪,何以用如此暴力的手段去危害同学和他人?这让我们感到恐惧、惊讶,更让我们深思、惊醒。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近两年,校园暴力犯罪日益增多,犯罪手段愈加暴力。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校园暴力犯罪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半数以上,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在校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这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在我省,情况亦是如此。以偃师市为例, 2007年偃师市检察院共受理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案件100件196人,占案件总数的26.3%,2008年这个比例上升到29%,2009年前4个月这个比例又飙升到30.2%。
同时,在这些犯罪案件中,校园暴力性犯罪所占比重又越来越大。据统计,2007年全省检察机关受理的学生伤害、杀人、强奸等暴力犯罪案件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36%, 2008年受理的达到53%。
与此同时,校园暴力犯罪呈现出了低龄化、重复化的趋势,13至16周岁是校园暴力的重点及主要年龄层,而无视法律宽容、屡教不改、多次犯罪等,也成了校园犯罪的一大痼疾。
公安机关:三原因导致校园暴力
综合记者连日来对基层派出所的采访及相关案例调查,发现四个原因导致了校园暴力案件的飙升。
首先,不良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是造成校园暴力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更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如果家庭不和睦,或者父母离婚,那么孩子就会变得敏感、叛逆,继而因缺乏管教和关爱而流入社会,接受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引发犯罪。同时,错误的教育方法,会使孩子脱离家庭,自我放纵,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
其次,学校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健全也是导致校园暴力犯罪增多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育处于薄弱状态,而青少年的心理又恰恰是可塑性比较大,不成熟,易受外界的感染,所以一旦学生出现旷课、违反纪律、打架等情况时,老师就应该引起警觉,提早教育。同时,一些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对差生放手不管,导致学生因此自暴自弃,滑入犯罪深渊。
最后,不良的校园周边环境也是校园犯罪的一大诱因,比如网吧,容易把学生引向暴力,而且容易让学生因为钱财而去偷盗抢劫。
法院:审判一案教育一片
“那几个坏孩子太嚣张了,这一片的中小学生几乎被他们抢过来了。”陈大妈口中的“坏孩子”即是郑州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张超、李淼等5人。
从2004年下半年起,这5个初二学生频繁围堵抢劫比自己小的学生,疯狂作案上百起,抢劫数额从1元到800元不等,抢不到钱就打骂威胁,致使附近许多小学生逃避上学。
“学生不敢吭,家长不知道,老师管不了,公安不去管,这就是校园坏孩子的状态。”郑州市四十七中的蔡老师说,张超等5人一直抢劫了半年多,几百个学生受害,直到2006年3月份,他们在桐柏路一公交站牌处暴力威胁小夏等3个学生,抢走现金15元时,被过路民警逮个正着,这才落入法网,一系列抢劫案随之浮出水面。
“对张超、李淼等5人的审判,我们是在学校公开进行的,开庭当天,附近几个学校的老师都带学生来了,很多家长也闻讯赶来,黑压压的到处都是人,最后宣判时,不知谁带头,‘哗啦啦’一阵鼓掌。”中原区人民法院陈法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庭审中,我们特地让5人说了看守所内的生活,自那次公开审理后,3年了,这些学校一直很稳定,没有听说发生一起暴力案件,我感觉真正做到了审判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但是,陈法官也表示,因为校园暴力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都是未成年人,不能对他们公开审判,只能小范围教育式审判,这也是他们不敢大规模开庭的原因。
预防:
填补治安盲点 开展法制教育
针对日益增多的校园暴力犯罪,如何预防,成为摆在学校、家长及教育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措施一:填补治安盲点
学校的治安防控能力一直很薄弱,甚至很多学校处于一种空白状态,大家都以为学校是一方净土,不能像社会那样管理,因此除了大学有警务室外,广大中小学只在门口设个保安。
恰恰是因为忽略了这点治安防控,才导致一些暴力少年有恃无恐,利用课间、体育课等时间,把学生拉到厕所、楼道等隐蔽场所,进行恐吓、威胁、殴打、抢劫,甚至猥亵强奸。在广东韶关女生被同学围殴事件中,受害女生总共被打了4次,都不敢吭声,还是最后一次被学校保安看见,才报的案。
因此我们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延伸,学校应该改变以往的思维,牢固树立学校的治安防控能力,填补校园治安空白。在采访中,我们看到文化路派出所已经及早行动,要求民警在学校内张贴联系方式,进学校和学生聊天接触,讲述法制课,“还校园一片安静”!
措施二: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中小学普遍有思想品德课,但是很少有法制教育课,一些有意识的学校可能会在一学期内安排一两次法制课堂,邀请法律界人士进行普法教育,但是大多数学校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时断时续的外界输入型法制课,并不能达到约束暴力学生行径、惊醒犯罪学生的目的。
著名教育学家张楚廷曾建议在中学开始设立法律课程,讲授常规法律常识及知识,如《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并通过以案说法、法官说法等灵活生动的形式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捻灭他们犯罪的念头。
同时,学校应依法治校,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措施三:要在全社会开展预防工作
预防校园犯罪可以说是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采访中,多数家长表示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公安、司法、文化部门要联手行动,采取各种措施,清理、净化文化市场;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还应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坚决取缔学校周围的网吧、录像厅;司法部门对学生犯罪要坚持以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对情节严重的犯罪,应当依法惩处,发挥法律的威慑力。河南法制报 本报记者 王建芳 通讯员 寇智宇 张任德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