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申城春意浓浓。沪上中小学生春游进入高峰期。记者发现,太过“寓教于乐”的春游让学生直呼“没劲”“玩得不过瘾”,与春游相关的作业更是成为额外的负担。
春游到底怎么游?教育专家认为,还得把重点放在“游”上,“不该刻意强调春游的教育意义。”
1春游作业“扫”了兴
在不少学校,春游是和作业“捆绑”推出,其中常见项目就是作文。“年年春游都要写作文,写来写去都是‘春趣’。”学生一听周记要围绕春游就不乐意,读了四五年书,铁打不动的春游作文,让他们对春游提不起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上网找“救兵”,搜索例文,拼拼凑凑成一篇堆砌描写春色词汇的文章交差。
不仅语文老师从不“缺席”春游作业布置,其他科目的老师也来“轧闹猛”———数学老师会在学生出发前列出一道为某公园里的景点设计一条最佳串联线路的计算题,连美术老师也会来出题,要大家画一幅“春天真美好”的漫画。更有学校不愿浪费点滴时间,让孩子背上书,到校集中晨读完了再出发。
原本春游该是深陷课业负担的学生放松的机会,没想到,“轻松一天”变成了“负重游”。
2春游功课由老师做
不过,记者采访也发现,今年部分学校的春游已在悄悄变脸。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近两年就取消了学生写春游作文的规定。校长盛裴认为,春游就该让学生散散心,喘口气,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以前记春游游记,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在和社会接触中了解社会事物。但观察身边的事物,并且产生感悟的能力,并不是靠一次春游就能一蹴而就的。”今年,虹口三中心组织学生去森林公园踏青。去之前,校长把春游作业布置给了老师,要求老师做好科学常识的备课,解答学生现场的提问,帮助学生认识植物。
3体验集体出游乐趣
春游玩出成长的味道。卢湾区师专附小四年级的春游搬进了东方绿舟,历时三天。校长韩新文认为,幼儿园升小学有一个学习准备期,而小学升初中也需要一个心理准备期。“我们设计的三天离开父母的春游,就是想让学生告诉父母,也告诉自己:我开始长大了。”韩新文说,春游不该是硬邦邦的“寓教于乐”,功利性地去参观一些教育意义很强的纪念馆、展览馆。“让孩子和同伴共同生活几天,既能体味集体生活的快乐,又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学会与人分享、与人合作。这也是春游的教育附加值。”
孩子们轻轻松松地春游,家长则接到一项“秘密任务”:给孩子写一封信,回忆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的情感教育很欠缺。在离开父母的情况下,一封家信能让学生更能体会家长对他们的爱,并做出反馈。”收到家信,很多学生都哭了,自发地给家长写起回信。
4回忆也是一份收获
教育专家认为,“游”本身已经“寓教于乐”。一些学校将户外春游设计成课程化,兼顾学生的兴趣和教育效果。进才中学高二年级带学生到安徽省金寨县天堂寨镇“春游”,住进当地农户家中。一方面体验农家乐,边学农边调研当地农户生存状况;另一方面,欣赏乡村风景,并走访当地革命历史博物馆。进才中学校长王从连认为,高年级学生已不满足“公园游”,带点探究和思考的春游更能调动他们的热情。“对春游的回忆,本身就是一份收获。”本报记者马丹
七嘴八舌话春游
-小怡妈妈今年小怡学校组织他们去了孙桥的生态园。虽然她回来时满身是灰,但看到她快乐的小脸,觉得特别好。我觉得,春游就该让小朋友去能亲近自然的地方,看看吐芽的树木,认认桃花、油菜花,既长知识,又轻松。
-天天妈妈无论是室内游还是室外游,我就是希望儿子能够轻松游。不要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想着游玩要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其实记录春天和表达愉快心情的方式有很多种,让孩子拍拍照、写写小诗、讲讲故事,都可以,不一定非要用作文来记录。
-如如爸爸如果各个学校能够错时春游就好了。大家都挤在一段时间里,学校和学校间很容易发生春游“撞车”,孩子玩得也不尽兴。今年女儿学校组织去长风公园,结果还有两个学校在那边春游。听女儿说,人太多,一直在排队,玩的时间也就一两个小时。
-芸芸爸爸尽管女儿觉得春游去的地方没多大意思,但还是很想参加。因为,这毕竟是与小伙伴在一起,和平时我们家长带她出去的感觉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春游是让孩子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否则纯粹是玩,何必全班一起去?其实,这种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与人相处,没必要强调,也没必要回来写什么游记。潜移默化中,女儿也在学习成长。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