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为何落选学生最爱
书香文化节、经典阅读节……4月份,长沙市许多中学将阅读定为校园主题活动。新课标改革,教育部明确提出中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要达400万字,甚至具体到书篇书目。然而,记者发现,课程指定的书不一定是同学们书包里放的书,他们想读些什么书?有多少时间读书?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畅销书成为绝对主角
4月初,长沙市一中的学生们以无计名投票形式评选“我最喜欢的十本好书”,分别是:K.罗琳《哈利波特》系列、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七堇年《大地之灯》、兰迪·鲍许《最后的演讲》、姜戎《狼图腾》、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落落《不朽》、米奇·阿尔博姆《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
拿到评选结果,记者发现,够经典分量的作品只有一部,四大名著及其他国学经典,无一入选。
上周,本报教育工作室与长沙市21中联合进行了一次《关于中学生读书情况的调查》,发放了200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1564份。问卷显示,50%的学生课余时间埋头于各种课外辅导书,30%阅读轻松青春书籍、上网冲浪和看电视,仅有不足两成的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学生更热衷网络阅读
“切肤之痛。”长沙市21中党委书记杜慧用这四个字形容对于学生疏远经典的感受。
该校初二学生刘鲁湘一有空就上网,遇到一些好玩有趣的东西,还会特别保存下来。他喜欢看网络文学,尤其是穿越小说、灵异小说,因为不知道网络写手在下一节会写些什么,很刺激。本次调查显示,他的阅读习惯代表了大多数中学生阅读取向。
为何出现这种情况?杜慧认为是传播方式的改变,电视、电脑、短信等数字化传播方式,让学生越来越远离书本,远离经典,有的学生甚至排斥纸质阅读。更让她担忧的是,数字化阅读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学价值建立也是一种摧残,而学生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无目的性阅读对于成长的损害。
初三学生赵祥告诉记者,他不记得吴承恩的《西游记》中段落,但对于《大话西游》中“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这个桥段记忆犹新。高一学生李佳在问卷中填的最喜欢的作家是天籁纸鸢,“因为他的小说内容纠结,文笔轻松,读起来像坐过山车,很爽”。
学生阅读经典需引领
在调查问卷中,记者设置了一项是请学生罗列他们最近读的五本书。20%同学填写的是《名师伴你行》、《重难点手册》等各科教辅书。高二学生刘婷说,进入高二,妈妈就将课外书列为“杂书”。每晚她要应付课堂作业、课外辅导,没有时间和精力看那些内容深厚、遥不可及的经典名著。
21中语文教研组组长熊国斌介绍,《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列为初中阶段必读文学作品,《红楼梦》、《高老头》被列为高中阶段必读文学作品。从课程规定量来说,是非常重视经典文学的。但在课堂测试时,他发现很多同学是抱着了解故事情节、追求瞬间感官刺激的目的读书,不是以研究性目的阅读,也就无从谈起对于经典文学的感悟。
3月份,长沙市一中的“一中讲坛”上,语文老师陈奇志主讲“我的读书感言—— 走进《红楼梦》”赏析课。听讲的学生对于“红楼”中人物描写和时代背景有了新的认识。市一中校长赵雅茜认为,必须引领学生去赏析经典,感受名篇、名著的人文主义色彩,这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经典文学可进升学考试
在省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江学恭看来,屏幕阅读、数字阅读是肤浅阅读。他认为,升学压力下的学生没有时间和心境读文学经典可以理解,但不能听之任之。江学恭建议,国家要从制度上保证文化的传承,整个大学阶段还要继续传统文学基础性的学习。
熊国斌老师称,许多国家非常重视经典文学的传承,例如美国的高中学生必读的经典书有20部,并规定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且要参加相关内容的考试。我们如在升学考试中考查学生的名著欣赏,将增强中学生阅读经典的主动性。 (作者:记者 周辉霞 卿永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