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家长学校走进古田路小学,传授清明传统习俗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知道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本周六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绝大多数孩子却不知清明的来历。
3月27日,古田路小学做了一项调查问卷,500名一到六年级的小学生中,90%以上的孩子不知道清明节的来历;90%以上的孩子,误将情人节、圣诞节归入传统节日;28.6%的小学生认为清明节的活动就是扫墓。
针对小学生对传统节日及习俗的陌生,上周五,晨报家长学校走进古田路小学,该校三年级班主任晏行以“我们的节日”为题,与50多名小学生家长交流如何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与节日,教家长用“四个一”帮助孩子了解清明节。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以故事的形式,让孩子更多地了解清明节。晏行说,清明节的由来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
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子推护送重耳逃亡,在饥寒交迫之际,他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重耳回国当上国君(即晋文公)后,逐一犒赏曾协助他的人,惟独忘了介子推;经旁人提醒,才想起请他前来领赏。可介子推和母亲在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找寻不到介子推,有人提议放火烧山,说介子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结果,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仍不见介子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子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并将放火烧山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禁止人们用火,寒食一天。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登山祭奠介子推,发现安葬介子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明节习俗。
》》》一次出游
晏行说,清明节的三天假,家长和孩子出游是最好的亲子活动。清明的习俗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家长主动带孩子踏青游玩,让孩子对清明有更多的了解,也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一首古诗
晏行说,清明节,家长与孩子一道诵古诗,可以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古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唐朝杜牧的《清明》,家长还可在网上搜罗一系列有关清明的古诗词,与孩子一道学习诵读。如宋代高菊卿的《清明》;唐代刘长卿的《清明后登城眺望》等。
》》》一种食品
民以食为天。谈到吃,孩子绝不会讨厌。晏行称,清明节,妈妈不妨下厨与孩子一起做一种民俗食品——蒸青团子。在清明前后,古时有吃青团子的食俗,用艾草挤压出汁,与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包上豆沙等馅制成。让孩子也动手参与,做青团子的过程也让孩子增长不少生活能力。 记者杨梅 通讯员曹斌 张幼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