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薛冰 实习生 吴贤曼 通讯员 支少容) 长达半年的2006年文坛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韩白之争”,起因于韩寒不满文学评论家白烨在博客上对其文学评价低而在网络上开骂,后来涉及到更多的作家与网民加入骂战,最终以白烨关闭博客结束。近日,白烨受广东商学院80后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的邀请,现场与大学生们交流,从“韩白之争 ”背后畅谈感受到的80后文化。
对80后作家:
“文学的新苗必然冒出来”
白烨谈到,1999年,白烨开始接触80后文学,初次感觉他们作品很另类,追求真实。2002年底,第一次接触郭敬明、张悦然、韩寒等人的作品,感觉青春文学行销背后并不简单,“并不仅仅是媒体炒作包装出来的,他们就像是文学的新苗,必然冒出来。他们追求一种无距离的真实感”。
白烨还点评了几个80后的作家。他认为,郭敬明对语言有敏锐的感觉,擅于运用语言宣泄自己的情绪。如在追求女孩子上,他可以写出“一个战士倒下去,千千万万的战士站出来”这种语言。
而韩寒则擅于通过文字和语言来表达反叛的心声。他的作品对很多问题的点都抓得很准。“他的作品并不是没有意义,但我强调的是没有文学意义。
而张悦然,白烨则认为文笔比较出众。“由于她特殊的家庭环境给了她的作品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在80后的作家中是很可贵的。”
四五年前有个自称哲学家的80后孩子杨哲很狂傲,但他说过:“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和颜歌缩短距离。因此白烨认为颜歌的作品与80后作品的半自传性与校园文学完全不同,很独特。
对80后大学生的忠告:
不应急功近利
白烨向在场的同学讲述了一个故事:他曾经向一个80后作家提出建议,作品应更加深入,向主流靠拢,而不仅仅是让读者爱看。然而这个作家说出了让他惊讶的话:“我的作品不仅要让主流叫好,更要让读者叫座!”
以一个父辈、朋友、观察者的角度,白烨向同学们提出了两点忠告:“你们能在文学上暂时出彩,但你们的修养、学识积累并不够,你们应该多看些作品,补充在文学路上的后劲;你们的为人处事比较注重自我价值与自我认知,但你们的做法也比较务实,有时急功近利。你们应该学会想得长远一点,还要注意自我反省!”
白烨最后还总结:“一是看80后的角度要放宽;二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理解这群成长中的孩子。我们都是在沟通、交往、碰撞中成长。80后不只是一个群体,而是这个时代一个文化符号,是这个时代各种问题的集合点。”
对媒体:“你把我饶了吧”
白烨谈到当初的“韩白之争”,他称,没预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最后他关博退出纷争,但依旧受到媒体的不断关注。“到处受到媒体的追堵无处躲逃”,白烨表示对媒体又爱又恨,“媒体能把一件偶然事件转变成一场连续剧”。
白烨称,愿意了解他的人比愿意了解韩寒的少得多,“出现这种事,你不遍体鳞伤是不可能的“。他笑称这也不是一件坏事,“把我在批评的圈子里炒出名了”。
他还谈到,现在信息化浪潮和数字化文明充斥着生活,“我们所面临的是一种新的文明冲突!一个新闻从业者应该有一个媒体人、知识人、学术人的立场与本分。但现在的媒体人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民间化与商业化成了潮流。”
白烨说,近来有个媒体的朋友写了一篇新闻稿件,对已故的文怀沙学术上的问题进行了揭露与抨击。而该朋友所说的撰写该文的原因,令他深受感动:“他说:‘ 我就是想通过这件事去提醒新闻从业者保持一份应该有的责任,对一些现象问个为什么和应不应该!’”白烨谈及此时深有感触:“新闻人娱乐至死和素质不高的现象值得我们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