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时起床,步行10分钟,乘公交车25分钟,搭轨交35分钟,出了陆家嘴站再步行3分钟,到达英语培训班上课——这是上海水产大学毕业生小陈最近的时间表。
小陈学的是文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找工作,可惜“出师不利”。“大年三十晚上,我总结了求职教训,发现主要问题是英语不够强,没法在众多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小陈说。有了紧迫感,过完新年,小陈早早从湖南老家回到上海,报名参加一个英语求职培训班,打算为牛年的求职做好准备。
据有关方面统计,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突破600万,第一季度成为就业最严峻的阶段。为此,今年1月召开的上海“两会”计划实施6个专项计划,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在就业“寒冬”里,小陈和他的同学们还是感受到了丝丝暖意。“有这么好的政策支持,我们毕业生要更加努力。”
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变得更加勤奋。小陈惊异地发现,和往年相比,校园里还没开学就有了很多返校的同学。“大多数是应届毕业生,也有明年毕业的学生。为了增加求职资本,不少人都参加了各种培训班,早出晚归忙充电。”
小陈告诉记者,他的同学自组团队,租借了一个格子间,开办了一个租借网站,以中介的形式帮助货主交换富余的生活用品。在同学的带动下,小陈也有了新打算:“如果牛年求职还是不顺利,就考虑自己创业。无论选择哪条路,我都要付出很多努力。” 实习生 周凯莉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