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利用下乡检查工作的机会,对山区农村学校图书室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山区农村学校图书室的现状不容乐观。
经费缺乏——农村学校图书室发展的最大瓶颈
一直以来,山区农村中小学因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当地财政除了维持学校基本的运转外,并没有更多的经费投入到图书室建设上。因为缺乏经费,导致图书室的规模一般偏小,有的学校是图书室兼阅览室,书架基本是用木板拼凑而成。藏书中,新书少,旧书多,甚至三五年都难得添加一批新书。
有一所镇中心学校,为了应付检查,把中学、中心小学和村小甚至全乡的图书都集中到一起,但最后还没有摆满一间小小的图书室。笔者在恩施州建始县调研时发现,该县现有中小学生6万余名,全县仅有图书61万册。而且这些图书大都是在“普九”时,采取“学校买一点、教师学生带一点和社会捐赠一点”的办法凑起来的。近5年来,国家教材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教材版本也进行过多次改动,但全县学校新增图书不到1万册。
由于经费缺乏,这些图书室基本都不摆放桌椅,连一些图书室必需的订书机、标签纸等基本物品也没有。电脑和电子阅览室对于这些山村图书室而言,简直是个神话。
观念滞后——农村学校图书室发展的最大隐忧
在一些农村学校领导眼里,教师把课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就足够了,没必要过于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调研中,笔者发现,部分学校领导认为能解决教师的温饱问题、不出事故就万事大吉。对于图书室建设,他们中的不少人平时很少过问,只有陪上级检查时才想起图书室。即使是购买图书,也不考虑图书管理员的意见,只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订购图书。订购的书文理比例失调,有的是理科书籍过多、文科书籍偏少,有的则相反。
也有些学校购书愿望虽然迫切,但价格偏高的图书往往让他们望而却步。在本地某新华书店,笔者看到,《安徒生童话》定价是48元,《雷锋日记》定价是32元……图书出版商追求精美包装造成的高价位,确实也给山区农村学校的图书室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由于教辅资料更新较快,学校又没有太多的经费购买新教辅,部分学校图书室的教辅书已有10至20年历史。年轻教师平时只能通过自购或相互借的方式来获得新的教辅书,年长的教师则大多凭个人经验教学。虽然图书室偶尔也有些先进的教育理论书籍,但很少有教师过问。
调研中,笔者发现,一些学校成绩好的学生只想把课本学好,成绩差的学生只想看小说或寓言故事等。很少有学生借阅中外名著,甚至对于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学生都难以说清。花坪民族小学是一所规模较大的集镇中心小学,一名教师告诉笔者,全校有学生近1000人,学校虽然按在校人数的5倍配备了图书,但是学生没有借阅习惯。在5000多册图书中,经常借阅的图书在300本以下,不足藏书量的10%。一位三年级的小姑娘告诉笔者,同学们很少去借书看,即使借了也不看。
景阳民族小学,也是一所集镇中心小学。根据规定,学校图书室配有4000多册图书。其借阅方式是在每周的阅读课上,任课教师将借阅的部分图书,发给学生阅读。但一位姓张的教师说:“4000多册图书中,也只有20%适合小学生阅读。”
当前,农村学校通过东挪西借的方式购买了一些图书,使孩子们有了一些课外图书,但一些学生并不懂得爱护,常常是随处画记号,甚至有画希特勒、海盗旗的,等到归还时,一本新书早已面目全非。
当然,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也有待改变。个别农村家长认为,农村孩子有教材读就行,没必要看什么课外书。在恩施自治州崔坝镇田竹园村,笔者走访了一个张姓家庭,他家有两个孩子,但从未给孩子买过一本课外书。农村的这些现实,加大了学校图书室建设及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难度。
规范管理——农村学校图书室发展的关键所在
“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要想规范管理,并不容易。”一位学校的兼职管理员告诉笔者。据了解,许多山区学校为了应付上面检查,图书室管理员往往不是临时找一位教师兼职,就是由本校教师轮流担任,或由教师家属担任。由于人员不稳定,今天甲这样做,明天乙那样做,今天甲开放图书室,明天乙又不开放,造成想借书看的学生无所适从,最终不少图书室实际上只是一个摆设。
笔者认为,要想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图书室的尴尬处境,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各方提高认识、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把图书室建设好,农村学校图书室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教育局 王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