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大三学生小慧回到了静悄悄的宿舍。像往常一样,她利索地跳上床,拉上床帘,然后迅速点开电脑里刚刚下载的美剧《绝望的主妇》。在床帘背后的小空间里,她爆发出阵阵笑声,仿佛整个宿舍只有她一个人。
不知从何时起,大学生宿舍里纷纷挂上了床帘。走进宿舍,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床帘格外引人注目,同时令人感到有些神秘。日前,南开大学学生对天津高校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已有72%的大学生宿舍挂上了床帘或是赞同这种做法,但是也有21%的被访者对此表示反对。
“床帘是我的保护伞”
一帘之隔,寝室被划分成4个独立的小空间,每个人在帘子里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床帘,为寝室营造出一种微妙的氛围。对女生来说,“私人空间”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只有在这里,她们才会彻底放松下来,丢掉一切伪装,回归内心,做最真实的自己。“床帘是我的保护伞。”中文系大三女生小娴是学生会干部,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社会活动能力强,在学校的辩论赛、演讲会,还有大大小小的演出里都活跃着她的身影。
“在所有人面前,我都是一副精明能干的女强人形象,大家都说我是‘大女子主义’。”小娴笑着说,“可是大家不知道,我也会失恋,那几天真的很想哭,但又不愿意让大家看到。她们从来没见过我这么脆弱的样子,一定特别不理解。” 小娴扯了扯围在自己床边的彩色床帘:“要是没有它,我可能都睡不着觉呢,现在真的离不开它了。”
寝室里“寂寞得恐怖”
“挂床帘从大一下学期开始的,那时我还觉得奇怪,对同学们的这种举动很不理解,不过后来我也挂了,因为可以留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英语系大二学生小白介绍,大学一年级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舍友们初次聚到一起,感觉很新鲜,都愿意把自己的小秘密跟大伙分享。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习惯、性格上的差异显现出来,大家都渴望私密的空间,于是床帘应运而生。
然而有一天,小白终于觉得有些不对了。“那天从自习室回到宿舍,一进门就看见了满屋封得严严实实的床帘。我一个人站在那儿,看着‘空荡荡’的寝室,感觉寂寞得恐怖!”
芳芳是宿舍里最后挂上床帘的女生,她说:“以前大家都不挂床帘时,宿舍里每天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舍友之间也少有隔阂和不快,没有猜忌和秘密。”芳芳说, “后来看见她们一个个床帘紧闭,不知道都在干什么,也不好打扰。有几次我甚至觉得,在寝室里说话就像自言自语,经常担心自己起了话头又没人搭理,感觉很郁闷。” 更郁闷的是,宿舍里的其他人都挂上床帘了,就芳芳一个人露在外面。“我觉得干什么都不自在,好像总有眼睛盯着似的。”熬了两天,芳芳也赶紧挂上了床帘。
小床帘透着人情冷暖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刘巍分析说,床帘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由于高校所能提供的住宿条件有限,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住着4到8个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鲜明个性与狭窄空间、独立个体与宿舍小集体产生了矛盾,这都是床帘产生的根源。
“床帘的背后其实是每个人的小世界。”南开大学心理指导中心老师陈予指出,挂床帘的现象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追求自由空间、自我保护和独立意识加强的趋势,也符合了其追求个性发展,张扬而不失自我,生活多彩而又渴望宁静的特点。
“被床帘阻隔的时间过长,就少了很多彼此分享时的快乐。如果每个人都在床帘后生活,不知是否还会有‘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般的感情呢?”陈予不无忧虑地说,“床帘像一道屏障,减少了沟通的可能性。沟通不畅,带来的不良后果就是产生误解和彼此不信任,许多宿舍矛盾正是由看似不起眼的小误解带来的。”
南开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袁辛介绍,每个人都有两个认识世界的途径,一个是向外探索,一个是向内思考,床帘将宿舍分隔成内外两个世界。过于专注于自己的小世界,缺乏与他人的沟通,就少了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少了情感的交流。“其实‘床帘’很无辜,真正产生隔膜的不是床帘,而是彼此的内心。当有人一回宿舍就躲入床帘中时,当有人把床帘内外的生活截然分开时,那意味着关上了心门。”
新生辅导员孙璐璐建议,不妨设置一些“床帘开放日”,在舍友们约定的特定时间里,让床帘敞开,让心灵开放,那时同学们就会发现收获的不只是友情,还有一份轻松。(刘晓艳 张剑)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