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个一方、走头无路、悬梁刺骨”……您见过这些成语吗?昨天(29日),在郑州市某职业学校文科类专业的文字功底摸底考试中,还真有学生写出这样的成语,而且全班近50名学生仅有3名勉强及格。
现象
错字连篇 一个班仨人及格
“你看看学生答的题,我真想把考试卷给撕了。”昨天,郑州市某职业学校李老师改着前两天的考试题,眉头却越皱越紧。
前几天,李老师专门对该校三年级学生做了一次文字功底测试,结果出乎意料。“本是初中生就该掌握的成语,现在却成了职业学生的大难题。”李老师说,全班近50个学生中,及格的就仨人。
“以前我们上学时,100个字最多错五六个,可现在呢,这些学生100个字只能写对五六个。”他说,平时学生的字都错得离谱。“曹雪芹”写成“曹雪菲”,“神经病”能写成“神精病”。
学生写错字,老师可以给纠正,可有些学生居然还会造字。“大拇指”变成了“大扌每指”、“主旋律”变成了“主氵玄律”。
原因
电脑普及加错字流行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错字,罪魁祸首就是网络。”李老师说,现在的学生,有一半都有电脑,业余时间,不管是聊天还是写什么,都是用键盘敲。
目前,大部分学生用的都是拼音输入法,一提起某个汉字,第一反应就是拼音字母,长久下去,学生慢慢地对汉字的印象越来越模糊。
他还认为,目前,社会上流行一些错字,使得大家对这些错字习以为常。他举例说,现在许多饭店的菜谱上都写着“宫爆鸡丁”、“基尾虾”。“其实这俩词里都有错字,应该是宫保鸡丁、基围虾”。
专家
多培养手写习惯才能“救”汉字
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生汉教授认为,电脑的普及在给工作和学习带来方便的同时,确实也让提笔忘字变得普遍,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流失。“汉字是汉语言文化的主要载体。”他说,会不会写,写得怎么样是检验语文学习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
据了解,我国已出台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测试,考查人们掌握汉字的规范字形、正确读音及现代汉语义项和用法,并能在实践中正确运用的水平和能力,我省是11个试点之一。“去年,有规定高考作文‘错一字扣一分’就挺好的。”他建议,单纯从测试上临时抱佛脚写汉字不行,年轻人应在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同时,培养阅读图书、手写汉字的习惯。
相关评论
我们的汉语水平是否已令人“害怕”
“天个一方、走头无路、悬梁刺骨”……您见过这些成语吗?昨天,在郑州市某职业学校文科类专业的文字功底摸底考试中,还真有学生写出这样的成语,而且全班近50名学生仅有3名勉强及格。
文科专业的学生、啼笑皆非的错字,很难想象,如此反差强烈的两者是如何联系在了一起?然而,这样的尴尬却不时在我们的身边发生。油画大师陈丹青曾经感慨:“大学生的中文水平已经相当可怕。”原因是,“就连递上来的字条都错别字连篇”。
迄今为止,全球已有近百个国家两千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汉语热”已经超越了语言版图,成为一种融合经济与文化的全球现象。然而,就在我们的母语繁荣于异乡之时,却在故土日渐面临着“沦丧”,这是一种令人无言的难堪。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外语的目的无外乎多掌握一种语言工具,而学习汉语的意义则要重要得多——母语不仅是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语言工具,更是一种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谈起提笔忘字,很多人都以为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有人更是将其视为电脑时代的“代价”。事实果真如此吗?互联网上之所以充斥着错别字,是因为很多人对此没有基本的判断,众人之所以张冠李戴,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对汉语教学的长期忽视。
实际上,早在去年5月,教育部就曾提出过“汉语不及格不能毕业”的号召,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此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学校相继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面对今天发生的这尴尬一幕,令人禁不住想问的是——我们身边的大学到底有没有开设汉语课,有没有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至于那些高等教育之外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本就是不可或缺的课程,学校教育是否为此投入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是否将此作为检验人才的重要标准?当我们身边的学生纷纷对汉字感到陌生的时候,真正应该有所反省和行动的应该是教育者,虚拟的网络不足以也不应该承担起“拯救汉语”这样宏大的命题。
都德在其名篇《最后一课》中写道:“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其实,任何一种母语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只是希望这种美丽不要在危及存亡的时候才体味得出。以学生提笔忘字为切入点,希望汉语教学能够引起教育机构足够的重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汉语的发展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要使人跨越时空徒然发出都德那样凄凉的感叹。(今报评论员 赵志疆)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