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一个震撼的日子,在这一天,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这是一个高一孩子在周记中写下的一段话。在灾难面前,以往老师和家长眼中极度自我、拒绝长大的孩子们,开始考虑生命的意义,开始学习爱与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孩子们在震惊之后开始迅速成长。
思考生命
“我看到废墟上的课本和练习册,‘黄冈题库’、‘龙门题库’,这是多熟悉的练习册啊!那些埋在废墟下的同学,他们跟我们一样,也许曾经因为作业多而抱怨过,也许也有过被老师误解的经历,也许还曾经有过一段青涩的感情故事。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在顷刻间消失,他们的理想、他们的梦想、他们的快乐和伤心、他们的焦虑和喜悦,在一瞬间灰飞烟灭。人活着是多么可贵啊!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为生活中的一点小事计较呢?”
5月19日,五中高一四班原定主题为“传统文化的扬弃”的班会临时改变了内容。“同学们主动要求班会主题改为对地震的感受,他们自己做了幻灯演示,两个学生还专门为四川地震写了一首纪念诗歌,叫‘黑暗中的一双手’。”班主任王云英说,她也没想到孩子们会从地震中得到这么多感悟。“我们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每篇周记的字数在800字左右。那一周的周记,几乎所有学生都写到了四川的地震,不少学生写了近2千字。从日记里就可以看到,他们开始考虑自我的意义,他们的关注点从小我的得失变成了大我的追求。”
王老师说起那次班会课上让她难忘的一幕,“归云川同学在发言结束的时候挥起手臂,大声说‘中国,加油。’让我没想到的是,全班同学竟然整齐地一起跟着喊起了‘中国加油’。如果在平时,这样的举动会被这些孩子认为有些滑稽,但那一天,他们的表情是庄重而真诚的。晚上看电视的时候,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大家一起高呼口号的场景,我理解了,这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受。”
承担责任
“对于现在的状况,我也无法多说什么,大家肯定和我一样,这几天随时关注着自己家里的最新情况。我认为,我们能做的事情,最有意义的就是,努力学习,毕业之后回到家乡,为重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家乡需要我们,我们是家乡未来的希望。我今年大三,我已经决定了,毕业后马上回去。虽然我不知道自己的专业能起到多大作用,但是,我会努力,也相信所有四川人都会努力,我们双手重建起来的家园一定会更加美好!”
这是百度贴吧里一名大学生的留言,在这则留言后面,是许多同学的跟帖:“以后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也打算毕业回四川支援重建”,“我是德阳的,希望大家能学有所成一起回到家乡支援家乡重建”……
5月25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现场,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北川学生李钢代表川籍大学生发表了回乡开展心理援助活动的倡议书。“家乡在召唤我,我要回去,我必须回去。”正在物理系读大三的李钢说,灾后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家共同出谋划策,自己毕业后肯定会回到家乡建设新的北川。
不仅是川籍学子,北京的孩子也同样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地震发生之后,北京五中高一学生焦傲说:“我觉得自己肩膀上的责任更重了,那些去世的孩子,也许他们的成绩比我更优秀,也许他长大之后会成为某个领域优秀的专家。本来我们可以在今后并肩战斗,共同承担建设国家的任务,但是现在,我们要自己承担这些责任了。”
懂得感恩
人们曾经担心,现在的孩子是不懂得感恩的一代,他们太过自我中心的风格,使教育专家不得不呼吁要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但是这次灾难,让孩子们学会了说“感谢”。“我看到奋战在前线的那些军人们,每个人脸上都是认真与努力的表情,他们很多都是80后,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却要每天运送那么重的物资走山路,抢险救人,一个个疲惫的身影穿梭在废墟中,有的受伤了,有的累垮了,可是他们依然坚持,在这里,我要向那些奋战在前线的军人天使们道一声感谢!”
“听说血库血量告急,很多人毫不犹豫地去献血,直到血库满了,现在献血的人仍然络绎不绝,谢谢你们!”
“总理,您辛苦了!您亲自去往救援现场,向受困的孩子们喊话,鼓励他们。国家领导人亲临火线,如此言语,我是第一次看到,您是我们的好总理。”
这是孩子们在作文里写下的感动和感谢,一位老师说:“以前的爱国主义教育总让学生觉得太理论化。这一次地震事件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而且它的影响是深远的。”
奉献爱心
5月19日14时28分,北京二中的高一学生在学校广场参加了集体默哀仪式,高一1班的全体学生胸前都别着一个小小的绿丝带,那是学生们利用中午午休的时间自己动手做的,材料就是班里出板报用的彩纸。“我们祈祷灾区的同胞能平安。”一个学生说。他们还动手做了400多朵白色纸花,即使是男生,也用自己并不灵巧的手,折叠着对灾区人民的祝福。
5月20日,丰台区实验艺术幼儿园5岁的李逸龙在妈妈和幼儿园老师的陪同下,来到丰台区慈善捐助中心,向四川地震灾区小朋友捐款一万元。在乘车到丰台区慈善捐助中心的路上和整个捐款过程中,小逸龙的表情表现出与他年龄不相符合的严肃,他告诉丰台区慈善捐助中心的叔叔阿姨,要把这一万元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希望灾区的小朋友身体健康,希望他们能早日回到学校。
大局意识
5月14日,在地震后的第二天,北京四中高一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特殊的校本课程,这堂地理课临时调整安排,给学生们从科学的角度讲解了地震产生的原因,造成重大伤害的原因以及避震知识。而在这一周的班会上,高一学生们第一次了解了“国难”的含义。
在地震发生之后,很多学校都对学生进行了“国难教育”,但最终理解这个词,还是要靠孩子们自己。
北京五中的李欣老师对学生们的转变印象深刻:在地震发生的当天,我跟学生们说,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我经历过,当时屋子里所有的东西都在晃,我从床上被摔到地上了。学生们听完之后哄堂大笑。他们当时还没有明白地震意味着什么。可是到了晚上,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陆续开始有学生给我发短信,要求学校组织捐款活动。从第二天开始,提起地震的时候再没有孩子笑过。13日,学校组织师生捐款,以往的捐款总是有拖拖拉拉的现象,但是那天,全校学生收齐捐款只用了一个课间,10分钟。
本报记者 李莉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