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
在欧洲很多国家,无论是小酒馆,还是电话亭等公共场所,随处都可以看到不同的书籍,人们可以在购物、排队时随手拿起这些书阅读,然后把它放在下一站,这样就形成了“流动书籍”。
新举
石笋街小学购置课外读物供孩子们在寒假阅读,下学期开学时把书传给其他班的孩子,然后再接着往下传。这样,每个孩子都可以通过书籍得到智慧的启迪。
昨天上午,金牛区教育局倡导的“书香满校园”小学生阅读活动首站在石笋街小学启动。学校不仅给孩子们发放了书籍,还附上了读书记录卡,以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数量。“我们把课外阅读当成寒假作业,让孩子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校长赖敏说。
流动的知识
昨天上午8点过,石笋街小学东区1100多名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聚在操场上,兴奋地讨论着他们喜欢的书籍:“马小跳”系列、《居里夫人传》、《安徒生童话》等。上午9点,“书香满校园”活动仪式正式开始,当老师把书搬上主席台时,孩子们都伸长了脖子。接着,来自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代表上台领书。
校长赖敏告诉记者,这次的阅读活动采用“流动书籍”的形式,学校花了2000多元买了150本书,发给四五六年级各年级一班的同学,“这些孩子在寒假期间阅读完后,下学期开学时把书传给各年级二班的孩子,然后再接着往下传。这样,每个孩子都可以通过书籍得到智慧的启迪。”
学校德育处王主任告诉记者,“流动书籍”的形式源于欧洲:在欧洲很多国家,无论是小酒馆,还是电话亭等公共场所,随处都可以看到不同的书籍,人们可以在购物、排队时随手拿起这些书阅读,然后把它放在下一站,这样就形成了“流动书籍”,让知识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流动。“我们借鉴了这样的形式,至少可以让智慧在校园里开花。”王主任说。
流动的卡片
记者看到,每一本“流动书籍”的扉页上都贴着一张淡绿色的卡片,上面写着:“我的读书心得”。原来,为了保证孩子的阅读质量,学校要求他们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在读书卡片上记录下读书心得,然后再把书籍传给下一个同学,同学们可以在卡片上相互讨论阅读的感受等。
“这样不仅能让孩子们对书籍有更深的认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辨和讨论。”德育处王主任说,学校将从下学期开始,组织“阅读成果展示”活动,例如关于读书心得的征文比赛、评选“书香班级”等,“这样就能更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
流动的思想
“实际上,学习成绩与课外阅读密切相关。”德育处王主任说,她发现,有阅读计划、坚持阅读课外书的学生,成绩普遍高于没有阅读习惯或者阅读习惯较差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喜欢读科普、文学、历史等方面书籍的学生,他们比同龄人更善于思考。“可见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引发他们的思考。”王主任说。
正因为此,石笋街小学这次把“每天半小时课外阅读”列入寒假作业,“而其他书面作业每天不到1小时。”王主任说。(记者 吴丹)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