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西高职生就业率超本科生 本科“回炉”读高职

2013年07月26日 15:05 来源:广西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广西高职生就业率高于本科生 本科生

高职生就业率高于本科生,技术型毕业生薪酬不输本科生。

  走出校门不久,就能拿到三四千元的工资;有的学生甚至在校期间,在实训过程中就可以领到不错的收入……7月22日-24日,记者跟随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职业教育媒体采访团,深入柳州、桂林,对中高职院校进行深入采访。记者发现,进入一个好的高职或中职学校就读,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

  职校 吸引力增大

  本科生毕业6年后 再读高职

  小曾是柳职院2011级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2005年他从广西一所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工作6年后,进入柳职院“回炉”学习。该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邱福明向记者介绍了小曾的情况,小曾大学毕业后在柳州一家广告公司从事绘图等工作,这一做就是6年。“感觉本科中学的知识较泛,一些技术学得不够精”,小曾向邱福明这样解释他“回炉”读高职的主要原因。

  2011年,小曾通过柳职院的单独招生(高职院校招生的改革措施之一,考生通过高职院校的测试后,可以不参加普通高考直接入学)进入该院就读。两年多的时间,机器零件的加工、数控车的编程等技能,都是实物训练。今年小曾将毕业,他向邱福明坦言,对读高职的收获满意,两年多的学习让他的技术更精,职业规划也更明确。目前,小曾打算找一家职业学校任实训老师,或进入加工企业做技术人员。

  记者了解到,这几年,高职生就业率一直高于本科生,而大学毕业生回炉读高职或中职,在一些职业学校也不鲜见。高职院校在考生中的吸引力正逐步加强,从一组数字就可以说明:柳职院和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去年共招生3000多人,两校录取的三本线上考生均有700多人,部分考生甚至是二本线上考生。众多高考本科线上考生愿意报读高职,这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其他高职院校均存在。

  就业待遇不错

  薪水和发展空间不输本科生

  部分高职毕业生,尤其是以技术见长的高职生,毕业后的薪水待遇并不输给本科毕业生,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较多的一句话。柳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柳州这一工业城市,10万产业工人中,有7万人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

  “一些技术型的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基本能拿到三四千元的月薪,”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主任谭克诚向本报记者介绍道,这几年随着高铁、城市轨道的发展,与铁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都很好,普通火车司机一般月薪5000元-8000元,高铁的司机月薪8000元-1万元;有的汽车相关专业毕业生在柳州当地的品牌汽车4S店从事维修工作,到第二年月薪就有4000元左右。有一位学生毕业不到两年,在柳州市一家大型钢铁企业已任车间主任,负责重卡车的维修工作,月薪达到6000元。还有的毕业生有了一技之长,自主创业,“也混得不错,才几年时间就买了房、车”,谭克诚说道。

  记者了解到,技术型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前景及待遇等都不错。李奇2010年从柳职院数控技术专业毕业后,和其他多位同学一起进入了桂林福达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他向记者介绍,第一年薪水不高,月薪只有几百元,但转正后,月薪就有3000多元,现在他已升至该公司一个分厂的副厂长,月薪4000多元,每年拿13个月工资,外加年终奖金等。他表示,在他所在的企业,很多本科毕业生从事工艺员工作,收入比高职生们从事的技术岗位收入要低,“不管高职毕业还是本科毕业,到了企业看工作能力,大家的平台是一样的。”李奇说。而李奇并非个例,从2009年到现在,仅柳职院的学生在该公司的毕业生中,就有10人已升至分厂副厂长。

  中职特色多

  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

  相对高职院校,中职学校注重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在想法突破各自特色。这给了一些学习成绩一般却想在某一领域拥有技能的学生,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

  在桂林市阳朔县,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校长胡庆玲向记者介绍,学校的280位学生多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倘若不接受职业教育,这些怀着艺术梦想的孩子,在山里很可能早早就结婚生子。而他们入校后,边学习舞蹈或声乐,边参与张艺谋导演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由演出企业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费用,学生们每月还能拿到1000多元的演出费用,毕业后可到各演出单位工作。一个个农村的孩子,通过职业教育,就这样改变了人生。(当代生活报记者 关海芳)

【编辑:王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