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一起教书育人 退休后共同研究写作
八旬教授夫妇“经济史海”里相濡以沫
年逾八旬的教授夫妇,每天在家研究跟经济有关的课题,《张之洞全集》、《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等经济典籍的编著,都是他们每天的“下饭菜”。昨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记者见到正在一堆资料中搞研究的赵德馨、周秀鸾夫妇。
教授夫妇是“姐弟恋”
赵德馨今年78岁,1998年从财大经济系退休,夫人周秀鸾今年82岁,退休前和丈夫是一个系、一个教研室的同事。
谈起相识的过程,赵德馨记忆犹新:“那时候我和她都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就这样认识恋爱了。”虽然那时候“姐弟恋”并不多,但因为有共同的爱好,共同语言,两个人毕业后很快结婚并一起到财大做老师。
相伴几十年,二人既是夫妇,也是同事,研究的领域都是经济史。比较起丈夫,周秀鸾教授的英语水平较高,经常翻译一些国外的经济著作,而丈夫对古代经济史的研究更胜一筹。
退休不丢研究工作
退休后,教学的工作停下了,每天除了吃饭、休息和简单的娱乐,二人其余的时间都用在专业研究上。以赵德馨为例,从1998年开始,他一共完成了184余万字的写作。以每学年40周,每周5天计算,11年2200天,平均每天写800字。主编的书5 种,2278万字。其中,经他本人审阅修改的约2200万字,平均每天审读约1000字。
而周秀鸾也不甘落后,丈夫主编的《张之洞全集》,共12本的著作由13个大学的教授合力写作完成,而她一个人就负责了4本。
在学校,赵德馨教授有一个30多平米的小书房,里面放着赵教授退休后的手稿,包括他自己写的和主编的文字,加起来有4000多万字。
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
一辈子从事经济研究,赵德馨夫妇除了自己的工作,还经常会就社会热门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这些建议也多次被采用。
采访中,夫妇俩谈到目前的物价问题:“目前很多省片面追求GDP,把大量的钱用在大项目的建设上,导致货币大量发行,物价自然就涨了。要控制物价,一个是要控制货币发行,另外就是控制信贷,增加老百姓的购买力,尤其是贫困人群的购买力。”
针对我国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夫妇俩说:“经济发展不要太快,控制在7%左右就可以了。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贫富差距扩大。因为资金都用在发展GDP了,就不能用于社会保障。”(记者 翁晓波 通讯员 周苏展)
【编后】
几乎在每所高校,都有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了教学的岗位,但仍一直致力于专业方面的研究。他们的工作,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自己“老有所乐”、“老有所用”。
从今日起,本报开辟“老教授.夕阳红”栏目,希望通过对他们的治学精神的管窥,给更多年轻学者提供一份“范本”。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尚初】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