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奖学金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关爱和期待,它将激励我继续前进。”12月20日,在2010年高校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暨全国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表彰大会上,北大中文系07级学生黄琪手捧国家奖学金大红证书高兴地说。
来自重庆开县的黄琪,6岁时父亲去世,下岗的母亲打零工供她读书。考上北大后,黄琪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学校免除了她的学费,并提供了一份勤工助学岗位。
曾经的家境贫寒、初入校门时的忐忑,如今在黄琪阳光般灿烂的脸上已找不到丝毫痕迹,品学兼优的她已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保送为直博生。她说:“感谢国家资助政策,是它给了我实现梦想的翅膀!”
在表彰大会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代表,为获奖学生的顽强拼搏而悄悄流下泪水,为获奖学生的优异成绩而鼓起热烈掌声。这感人的一幕幕,正印证了这样一句话:建立健全并且贯彻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比太阳还要光辉的事业,要让广大学子真切感受到教育公平阳光的温暖!
资助政策让“有教无类”的理想正在变成现实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一直以来,党和政府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向亿万人民庄严承诺: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保障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没有什么比社会公平更令人向往,因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没有什么比教育公平更值得追求,因为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尽管近几年世界金融危机、国内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但党和国家对促进教育公平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对资助制度的建设始终高度重视,对资助经费的保障始终大力支持。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在高等学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其他资助措施有机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2009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资助经费约175亿元,全国有约5万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近61万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400多万名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超过100万名学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4万多名毕业生获得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
——在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免学费为主,辅之以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资助措施的资助政策体系。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经费200多亿元,近1200万名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所有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
——在普通高中,设立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用于资助中西部县镇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了城乡所有学生的学杂费,免除了农村和城市困难学生的书本费,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了生活补助。中央和地方用于免费教科书、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的总资金达269亿元,全国免除了近1.5亿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为1.38亿名学生免费提供了国家教科书,向中西部122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提供了生活补助。
今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资助政策——
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将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从原来的年生均2000元提高到3000元;
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面,将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免学费政策范围,近440万名学生享受了国家免学费政策,资助面约占全日制中职在校生总数的22%;
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国家助学金年生均资助标准1500元,资助人数接近480万人,资助面约占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
这些政策,是全国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行动最迅速、出台时间最早、惠民效果最显著的重大举措之一。
对此,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比较完善的体系,其覆盖范围之广、资助力度之大、资助比例之高,历史上前所未有,几千年来‘有教无类’的理想正在变成现实。”
资助工作成为各地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
有这样一组数据,在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湖北省格外引人注目。
120所高校、17个市州、116个县(市、区)、624所中职学校,全部建立了专门的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并且实现了机构独立,有专门的办公场所、专门的办公经费,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
“从2004年开始,连续7年,省政府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作为省政府‘十件实事’来抓,从组织领导、政策支持、经费保障等诸多方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金元说,“目前全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全覆盖、资助政策措施宣传全覆盖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全覆盖。”
资助工作从无到有,资助力度从弱到强,资助资金从少到多,资助形式从单一到多元,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各地各高校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工作。
从2008年开始,安徽省委、省政府将健全高校、中职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作为重点推进的民生工程,与市级政府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纳入对市级政府的考核指标。省政府民生办还采取独立民意调查,通报群众知晓度和结果满意度。“在上年度28项民生工程中,学生资助工作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分别列第5位和第3位。”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江春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提高资助效率,河南省在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国家奖助学金发放管理功能并全面开通了网络银行划账功能。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信息发布、在线咨询、网上申请审批、资助信息管理等功能为一体,覆盖所有资助领域。
在落实国家奖助学金应承担资金的基础上,许多省份还从财政收入中划拨专项资金或积极筹措社会资金,用于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大资助力度,提高资助水平。江苏省提高国家助学金比例,扩大国家助学金发放范围,目前全省高校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制度的覆盖面已经达到全省在校大学生的20%。北京市将高校国家助学金标准从人均2000元提高到人均3200元,每年市财政拨付高等学校国家助学金亿元左右。
各高校着力促进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建设实现科学化发展,导向明确、规范有序、流程优化、富有成效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正在形成。
北京大学及时跟踪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变动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管理,每年邀请校内外专家对资助效果进行科学测评,实现全程项目评估。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制定了学生资助工作评价办法,定期评出资助工作优秀单位及个人给予奖励,不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初步形成越来越多优秀人员愿意投身学生资助工作队伍的良好态势。
温暖阳光让受助学子成长成才
资助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生力军,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接班人。为此,各高校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全力推进学生资助育人工作。
据北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彦介绍,从2006年起,北京大学率先设计实施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绿色成长方案”,实现经济支持、精神关爱、能力锻炼“三位一体”。通过助学金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奖学金、励志奖学金激励学生刻苦学习,通过“公益之星”、“温馨家园”计划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今年9月1日,在迎新的“绿色通道”上,北大化学学院2010级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曾灿幸运地成为化学专家、校长周其凤院士的“私淑弟子”。开学至今,曾灿多次收到了周其凤校长的短信关心,这令他激动不已。为进一步继续深化“绿色成长”方案,北大启动实施了“燕园领航”计划,聘请全校50多名学者和10多名社会知名人士,“一对一”地个性化指导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成长成才。
近年来,北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受资助学生积极追求进步,本科期间入党比例高于学校平均水平;学习认真刻苦,以国家新资助政策的首批受益者、2007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例,保送研究生比例达到52.8%。”张彦介绍说。
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白华介绍,长安大学在资助工作中把“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把资助工作做成教育工作,通过奖励与资助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自立意识。“在资助的过程中,我们增强学生对党的认识、对祖国和社会主义的认识,同时教育他们花好钱、学好业、做好人、成好才。现在学校受助学生的入党比例高于全部学生比例,这与我们在资助过程中融入育人的理念有关。”
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下,一批批优秀学生受到了奖励和资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高校学生勤奋学习、专心科研的热情,进一步坚定了优秀青年学子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决心。
“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这是2010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2007级国防生王泽华,埋在心底的愿望。
虽然家庭贫寒,但王泽华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他把图书馆作为基地,把自习室作为战场,学业成绩连续3年名列全班第一;他参与研制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应用于企业生产。作为国防生大队综合部部长和系学生会副主席,他服务社会、关爱他人,在班里组建学习小组,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用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生活费,资助了一名贵州中学生……
明年毕业的王泽华已有了新的选择——奔向西部从事核技术研究工作。“没有党和国家的关心和帮助,就没有我如今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今天我毕业了,应该为国家多作些贡献。我坚信,我的事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天道酬勤”,这是2010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专业2007级学生邱婧写在笔记本扉页的四个字。
在外交学专业学习的她,曾参加在美国波士顿举办的哈佛国际模拟联合国会议,与世界各地的大学生们同场竞技,用最直接的交流、最真实的语言和最蓬勃的朝气展现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她也曾走进建筑工棚,与进城务工人员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撰写了关于北京进城务工人员权利行使状况的调查报告。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刘大海,16岁时被车祸夺去了右臂,但他自强不息,用画笔为自己画出了美好的未来,在省、国家举办的书画大赛中屡屡获奖;山东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刘琛,6次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发表3篇学术论文……
“我们要把今天的荣誉转化为明天进步的动力,铭记‘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信念,成为新一代知识型、创新型、实践型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努力。”邱婧说。
同顶一片蓝天,共享一份温暖。今年7月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工作方针和基本政策,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列为十个重大项目之一。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说,下一步将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大力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确保做到应贷尽贷;认真研究设计、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普通高中和研究生阶段资助政策体系,实现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全覆盖……面对未来,崔邦焱满怀信心与决心:“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决心将更加坚定,扶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措施将更加完善,保障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将更加庄严!”(记者 张晨 杨晨光 余冠仕)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尚初】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