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利用教学信息化进行科学“减负”

2010年12月07日 16:16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减负”是一个长久的社会热点问题,一次又一次被提及后的效果,却让人心灰意冷。从政府到学校,从家长到学生,都盼望着一套行之有效的“减负”措施。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在现有的环境中,找到一条有新意的“减负”之路呢?

  要让家长了解“减负”的实质

  笔者曾经参加过一个有关“减负”问题的讨论会,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会上家长反对“减负”的呼声非常强烈。他们认为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生不好好学习就是虚度光阴!

  其实这些家长错了。“减负”不是要盲目地减少学生的学习任务,而是要消除或减少多余、重复和无效的学习负担。学生的第一要务自然是学习知识,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和评判标准也肯定是掌握好知识,谁知识掌握得多、掌握得好,谁就有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和有用的人才。关键在于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和策略来让学生掌握好知识。

  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多余的、重复的和无效的,它们的存在对学生掌握知识或提高学习成绩不仅起不到作用,反而耗费了学生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把这部分无效的课业负担减下来,通过合理调配时间和精力,把学习的效率提高上去。也就是说一套好的“减负”方案,“减负”之后应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好,而不是一些家长误以为的:是让学生不用努力学习了。

  要让校长和教师了解“减负”背后的真相

  校长和教师在“减负”当中的角色和心态是很特殊的,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减负”,学生、家长却害怕“减负”,而校长和教师则被夹在了中间。从内心上讲,教师应该是拥护“减负”的,学生的负担重,教师的负担也轻不了。

  作为校长和教师,他们肯定知道“减负”是要减除学生多余、重复或无效的课业负担,问题是之前的减负政策,到了学校之后没有太多操作的空间。例如,要求把作业的时间控制在1-2小时之内,那么按照哪种程度的学生来确定做作业的速度?又由谁来统筹每天不同课程的作业时间?没有可操作性就难于执行,难于执行就没有实效,很多校长和老师对“减负”的要求冷眼旁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是“减负”背后一个隐藏很深的问题,估计校长和教师也没有意识到。学生负担重,说明现行的教学设计带有很大程度上的经验性、盲目性和重复性,原因是教师无法对每一个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错误和问题进行及时的跟踪、记录和科学的统计、分析。教师手里缺数据,设计出来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作业任务就带有了很强的计划性和经验性,根据早先制定好的教学计划和每个教师所拥有的教学经验,必须给学生布置哪些作业、必须让学生做哪些卷子,至于这些作业和卷子是否适合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殊需求,就很难顾及到了。这个问题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某种手段,就像医院给病人做各种体检和化验那样,诊断出学生头脑中的各种错误、漏洞或问题;再像医生给病人记病历本那样把学生的各种错误和问题记录在案,包括一周之前学生有哪些错误和问题、一周之后哪些错误和问题得到了纠正、一周之后又出现了哪些新的错误和问题;然后再像医生给病人对症下药那样,有针对性地给每个学生布置各自所需要的作业和练习来纠正、弥补和排除他们的错误、漏洞和问题,那将意味着什么?一种是盲目地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和卷子,另一种是只给每个学生布置他所需要的练习内容,一正一反,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多大的助推力是可想而知的,这种变革给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所能带来的收益,应该是每个校长和教师都非常乐见的!

  “减负”的出路在于教学信息化进程的全面推进

  我们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技术原因是由于教师手里缺乏数据,或者说我们的教学工作缺乏信息。但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能像医院给病人做各种体检和化验那样,诊断出学生头脑中的各种错误、漏洞或问题呢?显然,传统的教学手段做不到,人脑不善于做大量的分析统计工作,更何况人脑会疲劳、要受情绪影响,教师要应对那么多的学生和那么多的教学内容谈何容易!因此我们想到了电脑,利用电脑来跟踪和诊断学生头脑中的各种错误、漏洞或问题,利用网络来完成信息的传输和反馈。这样,家长、学生和教师不就有了信息吗,我们的教学工作不就信息化了吗!

  目前,很多中学建起了校园网,很多城市建起了教育城域网,但是这些网络资源大都只满足于发布一些信息,挂上一些资源库,有限的访问量与每所中学数千名学生和数百名教师夜以继日的教学行为来相比、与几百万或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投入相比,实在不成比例。校园网和教育城域网应该有更多的用法。我们正在征集相关的试验区,这个试验区可以是一所中学,也可以一个城市的若干所中学。试验的目的有三个,一个是探索中学教学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模式,树立起一个教学信息化的成功范例;二是通过教学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中学阶段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获得新的提升空间,用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或部分解决“减负”的问题;三是寻找校园网和教育城域网在中学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策略和开发模式。

  “减负”与教学信息化意外地紧密联系到了一起,“减负”的核心问题是信息,教学信息化解决的核心问题恰好就是信息。我们可以给出这样一个判断准则,如果“减负”成功,那么教学信息化技术一定已经得到了充分运用,教学信息化技术如果还停留在虚幻或概念的状态,“减负”成功的可能性则微乎其微;反过来,如果教学信息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充分运用,那么“减负”问题应该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两者之间互为充分必要条件。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 龚晖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