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7日电 教育部网站今日发表了国务院参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任玉岭的文章《学前教育发展重在强化政府责任》。文章称,学前教育的问题表现为三个“差别过大”和三个“关注太少”,加强学前教育,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财政投向等方面发挥导向作用,逐步构建起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文章称,学前教育对孩子们来说,是真正的教育起点。为了让孩子们享受到受教育机会的公平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必须增强政府作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主体的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覆盖范围,防止孩子们在起跑线上拉开过大距离。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学前教育工作,11月21日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这充分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是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根据近些年来的调研,发现学前教育的问题表现为有三个“差别过大”和三个“关注太少”。三个“差别过大”是:城乡教育资源供给差别过大;幼儿园之间办园条件差别过大;政府对幼儿园的扶植差别过大。三个“关注太少”是:一是对农村幼儿园建设关注太少;二是对民办幼儿园关注太少;三是对农民工子女入园关注太少。在计划经济时代,大的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多有自己的幼儿园,服务对象原则上是本部门和本单位的职工子女。后来虽然走向了市场经济,但是,幼儿教育体制变化不大,凡是大的政府部门和大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原有的幼儿园,其办园条件随着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得到了不断改善,也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幼儿教师。有些条件极好的幼儿园,因为对社会有吸引力,他们还可以把一些招生名额放给富人子女,并从中得到赞助,因此,这样的幼儿园必然走向良性循环,越办越好。
但是,就我们了解到的情况,能够进入这样的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不足两成。八成的孩子,由于家长不是大的政府部门和大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他们上的幼儿园只能是民办幼儿园。很多民办幼儿园,因为投资者要谋利,加上城市房价不断高涨,所以就处在既不能对广大工薪阶层高收费,又得不到政府补贴的境地,园舍能小就小,能简就简。办园条件差,老师工资低,教学水平当然不会很高。这必然会引起广大百姓的不满。
文章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首先,为落实国务院文件中提出的“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要求,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地方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建立起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比如,浙江杭州、宁波的试点项目中,为强化政府责任,提出到2012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达到5%以上,不举办高中段教育的区达到10%以上;学前教育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当地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的1/3以上;到2015年,力争将幼儿家长支付入园费用占学前教育总成本比例控制在30%左右。如果这些目标和措施能够落实,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办园条件,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同时,国家可以视财政投入能力,按照“雪中送炭”的原则,对幼儿园建设薄弱社区给以扶植和支持,对上不起幼儿园的低收入阶层进行必要的学前教育补贴。
第二,建议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关注和投入。考虑到农村现阶段小学生减少,并校撤校正在进行,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把通过并校撤校腾出的校舍,用于农村学前教育。此前一些小学校已经开办了学前教育班,但由于缺少国家的扶植,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这样的学前班都缺乏教师、缺乏器材,未能对孩子的教育起到大的作用。为了真正把农村的学前教育搞起来,国家可以视当地的财政人均水平,对人均财政过低的地方,给予必要的拨款和补偿,至少要使其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条件。
第三,要创造条件,使农民工子女能够在城市里享受同城待遇。要保证他们的子女在居住地就近入园。为此,还要在农民工聚居的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扶植建设一批民办幼儿园。对收入过低,确有困难的农民工,国家可以按享受低保的办法,发放适当的学前教育补贴。
第四,要特别关注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我们原来有中等师范可培育大量幼儿教师。但现在这些中等师范基本取消了、改制了,幼儿老师没有来源了。为了适应学前教育的大发展,我们应恢复一批幼儿师范或者在地方性大专院校,兴办一批幼儿师范中专,扩大幼儿教师的培养规模。
总之,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一个民族的未来。加强学前教育,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财政投向等方面发挥导向作用,逐步构建起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国务院参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 任玉岭)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