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卖断货 有人说反映了公众对现有语文教育不满民国老教材重印受热捧
1932年,由叶圣陶主编,丰子恺画插图的语文课本《开明国语》正式出版。
时光荏苒,在时隔70多年后,这本民国时期的语文课本再次走入公众的视野。
简单的线条,丰富的内涵,这成了不少学生和家长追捧《开明国语》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开明国语》课本走红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谁,捧红了这套老教材?
文/记者 李解
民国老课本走红
未到货就被订光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赵炬社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开明国语》课本最初是被藏于上海徐家汇区的藏书楼里,随后该书与1917版《商务国语教科书》和1930版的《世界书局国语课本》共同被列为出版社的“馆藏拂尘书目”系列中,并于2005年正式发行。
最初,这套书的销量不算太好,但是从2008年开始,该书的销量逐渐上扬,最近一两个月内,各地的新华书店求购此书的电话更是此起彼伏,而大部分订购者指名要订购《开明国语》课本。如今出版社决定再次加印这套丛书5000册。“这其实是非常违反常理的。”一位图书出版界人士向记者表示,一般来说,一本书如果在出版两年多后才出现断货的情况,出版社一般基本不会再考虑重印,但这套书却打破了这一惯例:“可见这本书确有市场。”
这本名为《开明国语》的民国课本,由叶圣陶亲自编写,丰子恺先生负责插画,全部是创作或再创作。1932年该书出版之后,截至1949年之前,该书已经翻印了40多次。
《开明国语》课本的热销也引起了不少济南消费者的兴趣,11月30日上午,记者就《开明国语》的销售情况致电新华书店,却被告知该书已经断货。据新华书店的销售人员袁雪介绍,最近一周内,来电订购或咨询《开明国语》一书的电话有数百个,而到店里来指名购买此书的人更多:“我们也跟出版社联系了,但是出版社方面表示他们也没货了,需要再次印刷。”而如今新华书店已经提前订购了200多本《开明国语》课本,但是这些尚未出炉的课本如今也已经被读者订购一空。
“从来没有这种情况,我们订的书还没到,就被读者提前订购光了。”袁雪这样告诉记者说。
民国课本
因何而红?
民国时期老课本的走红,有着怎样的背景?为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说法之一:
走红源于国学热?
司继玮,山师大心理教育学院教授
“我认为民国老教材的走红,或许与近年来的‘国学热’有关。”在司继玮教授看来,近年来的国学热让很多老师家长重新重视起国学的教育,“因为现在的教材中传统文化比较少,但是很多家长又意识到传统文化尤其是国学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开始尝试着去追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追求经济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信仰的缺失,而国学热的产生弥补了这一问题。
说法之二:
走红源于对语文教学的不满
万福成,济南市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
在万福成看来,如今人们之所以追捧民国时期的老教材,是有诸多原因的。
“我觉得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材是不是贴近生活?”万福成告诉记者说,现在的语文教材最致命的问题就是不够贴近生活,“比如说《开明国语》课本第一课,就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先生早,小朋友早。这是很贴近生活的,不像现有的教材,说教十足,内容空洞。”在万福成看来,老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强,很多内容都选择了孩子们比较易于接受的形式出现在课本上,“既然是给孩子们读的课本,你首先要让孩子喜欢它,理解它。”
除此之外万福成还认为,人们疯狂地追逐民国时期老教材,反映了当下大多数家长对于现有教育制度,尤其是语文教育方式的不满:“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学语文,觉得它空洞,觉得它高高在上。”
语文教学,越来越像数学
民国时期老教材的走红,如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当今教育体制的脸上。
我们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高伟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如今的语文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越来越像数学”:“答案都是标准化的,错一个字,少一个字可能都不得分。我觉得语文培养的是孩子天马行空的思考能力,而数学应该培养孩子的严谨能力。”
由于长期从事教育研究工作,因此高伟经常与同行一起交流当今的语文教育问题,这也让他感受到了如今语文教材的“雷人神功”。
“有一次看一份卷子,写的是一个故事,一只蚂蚁掉进墨水瓶里,然后爬出来在白纸上爬,留下了很多花纹,其他的蚂蚁就很高兴,为它鼓掌,得意洋洋的蚂蚁于是又爬回到墨水瓶里想继续创作,不料却被淹死了。”在这段文字后面有一道问题是:“蚂蚁为什么会死?”
“当时很多学生是这么回答的:‘因为蚂蚁骄傲,失去了自我’或者是‘蚂蚁在同伴的欢呼中失去了自我’,我觉得这个答案很好,但是标准答案是:‘蚂蚁死去是因为它又回到了墨水瓶里’。”这个答案把高伟雷的“哭笑不得”,同时也意识到了语文教育背后的问题:“当今语文教育的一个问题就是太死板,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记者对话《开明国语》编者叶圣陶先生的孙子
叶兆言:我怀疑这是策划
在网友和媒体为《开明国语》课本的走红而议论纷纷的时候,也有人开始质疑它的走红。
而作为《开明国语》编者叶圣陶先生的孙子,叶兆言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自己怀疑《开明国语》的走红可能会是一个策划。
《开明国语》走红?
我只是一直在听媒体说
记者:叶先生,这次采访您主要是想请您谈谈《开明国语》课本的问题。
叶兆言:我知道,很多媒体都在给我打电话问我这件事,我也想问问你,它的走红会不会是策划?因为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是媒体在说《开明国语》走红,但是事实是什么样的?一本5年前只印了5千册的书,现在忽然说红了,会不会是策划?(笑)
记者:我刚才跟出版社方也联系过,他们那边反映说销量很好,已经脱销了。
叶兆言:我只是怀疑,这会不会是一个策划,为了卖书这么说就没意思了。
因“国学热”走红?
是驴唇不对马嘴
记者:现在有媒体报道说,《开明国语》走红是因为国学热,是因为它里面有很多传统文化?
叶兆言:我觉得这么说是驴唇不对马嘴,这本书1932年出版,它跟五四运动、跟新文化运动一脉相传,本意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语就是今天的语文,与国学是两码事。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会又成了“国学”热了?我觉得,让所有小学生都去读那些所谓的“国学”是很荒诞的,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是倒退。如果有个别家长和学生喜欢学古文,把古文当作钢琴和书法那样去培养,作为业余爱好,可以另当别论,但对于这些家长和孩子,《开明国语》根本不合适。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翔】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