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三,北京将开始高考报名。25日,9名在京外地家长代表及1名志愿者带着一万余名在京外地家长的签名,递交给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建议北京出台临时措施,允许外地考生在京报名,参加2011年高考。同时,呼吁解决外地借读生的高考资格问题。有关部门已接收了家长的《呼吁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而教育部也多次表示,异地高考试点工作,今年有望正式启动相关办法的调研,具体办法由各地自行提出,经审批后实行。
不容否认,外地人员异地高考,涉及各地教育均衡发展、高考录取指标配置、深化高考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起来十分复杂。但是,从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促进教育公平出发,这一问题实在不容再拖。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认真对待,同时有必要转变以往的工作思路,开门寻求策略。
万名家长提出的建议,包括允许在京读完三年高中的外地户籍学生参加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在同一地完成三年初中教育的,无论有无该地户籍,都有平等参加该地中考、继续高中学业的权利,全国高考统一命题,即使按户籍录取也不妨碍学生在居住地参加高考,等等。
这些建议,并非离谱完全行不通,而是都可论证、且都有可行性。当然,有的可由北京市联合其他地区论证,比如异地考试,成绩折算(或录取指标划拨),当地录取;有的可由教育部论证,比如全国统一考试,现在推出的自主招生联考,无论是北大的13校联考,还是清华的7校联考,以及同济的8校联考,其实都是面向全国考生统一测试,考生是不会受户籍影响的。建议异地高考可通过“全国高水平大学联考+自主招生”,以及高职高专的“申请入学”、“注册入学”率先实现。
面对万名家长的“呼吁书”,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完全可以就外地人员的异地高考,公开征求意见,举行座谈会,而不是关门调研,参与人员不仅要包括外地人员,还应有本地居民。因为在异地高考和高考移民问题上,本地居民和外地人员是“利益冲突”的群体,如何寻求本地户籍人员与外地人员的利益平衡,其实是解决异地高考的最大难点。
我国《教育规划纲要》在制订过程中,曾举行近百次座谈会,并先后两次公开征求意见,为教育的科学、民主决策开了一个好头。在《纲要》推进与落实过程中,具体到每一个改革举措,也应该采取这种工作模式,以集思广益,在各方教育利益的博弈中增进共识。就异地高考这一问题来说,如果能在充分听取意见基础上,设计出各方接受的方案,当是对地区教育均衡发展,以及高考制度改革的大贡献。
为此,希望教育部和北京市,在接受家长《呼吁书》后,可邀相关人员座谈、听取意见,设计初步方案,并就初步方案举行公开研讨和辩论。只要开启对话的渠道,这一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问题,不会没有解决的办法。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