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手写课文文字并配插图,在1932年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今年的重印本卖断市了,连出版社都断货了。同期重印的老课本系列也在网上收获一片好评。
叶圣陶先生是教育家,我一直听别人这样说,却从来不知人们为什么这样说,看了一半由他亲手创作、一半由他再创作编写的初小课文,我终于明白了他是真正的人民教育家,是一个用自己的爱与智慧浸润儿童心灵的教育大师。
在叶圣陶和丰子恺先生合作完成的国语课本里,真正体现了现在语文教学新课标所追求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真正体现了教育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培养孩子真善美的情操与素养。反观我们现在通行的一些小学教材,往往少了些“润物细无声”的社会真、人性善、自然美的熏陶,多了些“贴标签”式的灌输,少了些合乎孩子纯真天性的意趣,多了些成人世界功利色彩的教条。
就拿培养“善”的品质来说,善具体表现为爱,比如“爱国”是善,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教育学生爱国,但在小孩子眼里,爱国常常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春柳爱蝴蝶才是具体可感的。《开明国语课本》的开篇第一课只有两行手写体的字,一行是“先生早!”,一行是“小朋友早!”。开学第一天,小朋友见老师鞠躬问好,老师微笑欢迎,等上课打开书,分别是孩子口吻与老师口吻的两句问候语,真是再贴切不过的情景教学了,再看看书上大画家丰子恺画的校园一角,美人蕉叶绿花红正当秋令,一切都是那么亲切、美好、自然,让孩子尊敬老师、长辈的“人文”教育与教会孩子语言文字的“工具”教育,就在这么融洽和谐的氛围中轻松达成了。
再说“真”的品质的培养。所谓“真”,陶行知先生一言以蔽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孩子求真知办真事说真话做真人,这是小学课本所应追求的。但前段时间就有浙江民间教育团队指摘小学教材中种种的“假”,比如教材中母亲的形象普遍不健康,“要么苦大仇深,要么道德完美如同圣女,却很少见到有血有肉的真实的生活中的母亲”。还有人举出一篇《看浪花》的课文,说的是三个孩子看到浪花,一个孩子说要让海水变淡水浇庄稼,另一个说想到海底去打猎,还有一个说想到海底去采矿。连他们的想象都被虚伪地拔高了。这样的课文,在《开明国语课本》里是一篇也找不到的。就算要教会孩子认识社会,也是这样引导的:“爸爸在园里种菜,弟弟问:‘为什么不种花?’爸爸说:‘先种菜,后种花。’”以这样的形象引导孩子认知“生存”,哪个孩子会不心领神会呢?
对国语课本的怀旧,其实是家长们对教育回归本真价值的呼唤与期待。面对教师、家长对现行小学教材儿童视角缺失、缺少童趣、缺乏求真精神等等指摘,教材编写者真得静下心来,好好学学那些老课本。洪信良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