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位教授抨击现行高招体制 北大公开征求改革意见
北大招生欲破“唯分数论”
一向“常为新”的北大昨天(8日)再掀改革的波澜。来自化学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中文系、哲学系等院系的11位教授联名上书周其凤校长,要求打破“唯高考分数论”的招生体制。周校长就此在北大官网上公开征求招生改革方案。北大招办上午表示:11位教授的建言的确是当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中的重大问题,但是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关系重大,必须结合北大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
建言
北大必须下决心改革
11位教授致周其凤校长的信中指出,目前北大实行的始终是一种“唯高考分数论”的招生体制,这导致高校招生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被动的根据分数划线后的“拉生”、“求生”活动,并由此埋下种种影响未来中学甚至大学素质教育的隐患。即使是在可以一定程度降分录取的“自主招生”和“校长实名推荐制”录取体制中,目前“分数线”也还是压倒性地超过面试成为招生录取的唯一依据与途径。
教授们认为:“唯高考分数论”的招生体制是不符合北大人才选拔和创新型、引领型人才培养要求的,也难以全面体现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因此“至少在北大,已经到了必须下决心予以改革的时候了。”
例举
“唯高考分数论”四大弊端
教授们列举了“唯高考分数论”的种种弊端:第一,品德、意志、体质、情感、兴趣、志向、习惯等在内的诸多重要素质都是高考难以有效考查的,“唯高考分数论”的招生体制必然会引发中小学教育过于注重考试科目和内容,而忽视其他素质培养的倾向。长此以往,民族素质将不堪设想。
第二,凡高水平的大学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办学目标,也都会在招生方面突出其办学特色要求,而在“唯高考分数论”的招生体制下,高校无法根据自身需求选拔学生,面对少数虽然分数高但不一定适合本校培养的学生无法淘汰,面对略低几分的优秀考生也爱莫能助,难以突显人才培养的特色和水平。
第三,在这种体制下,各高校为了所谓“社会声誉”和生源分数排名,招生工作不是各取所需、量才录用,而是演变为拉高分考生和抢“状元”,甚至比奖学金数额的混战。
第四,某些学生和家长凭借一纸高考分数条待价而沽,盲目追逐所谓热门专业,结果不仅会在招生工作中形成恶性循环的不良竞争,而且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乃至社会风气都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建议
“笔试加面试”方式录取
11位教授一致认为,在达到一定分数线区段水平之后,高考分数在进一步的人才筛选和区分方面就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在高考分数接近的学生群体中,综合素质,尤其是兴趣、抱负、专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将是个人未来成长的重要因素。
教授们建议,北京大学应当进一步加大招生改革力度,率先打破“唯高考分数论”的羁绊与束缚,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即在以中学学习情况和高考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考生提交申请和多学科专家团队面试的环节,加强对学生求学意愿动机、平时表现、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的考察,以此综合决定对学生的录取与否,从而维系招生工作中高校的自主性,扩大高校教师在招生选拔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为了实现这一改革,学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通过科学严谨的程序设计和制度安排,以确保公开公正公平的选拔原则,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