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发文,要求各地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另一条新闻也同时进入我的视野。山西省永济市城镇学校人满为患,而一些农村学校却成了空巢,还有的学校成了养猪场。
教育的公平是起点的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一个国家的国民,虽身处不同阶层,但所享受的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产品应该是基本均等的,至少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当如此。现在的问题在于,我国不仅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而且教育资源配置也严重不均,并突出表现在城乡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的巨大差异上。“城市学校像欧洲,农村学校像非洲”,就是城乡教
育水平差异的形象写照。
在很多发达国家,公立学校的教学水平是大致均等的。对于部分家长希望子女享受更加优质教育的需求,往往通过私立学校来满足。我国很多姓公的学校明目张胆地收取择校费,其实质是利用公共资源谋取利润。
因此,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合理配置,不仅是个态度问题,更是一个行政伦理问题。事实上,只要存在重点学校,或者说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客观存在,学校就会产生谋利冲动。教育部可以通过诸如摘校长帽子等“严刑竣法”威慑重点学校,但事实上,这种威慑只能使择校费改头换面成为其他收费项目(如赞助费),或使收取方式从公开转为地下。
要彻底解决择校问题,唯一的途径在于无校可择。这意味着不仅要在设施设备上向普通学校倾斜,还要把重点学校的优秀教师派到薄弱学校去,把城市学校的优秀教师派到农村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去。一言以蔽之,无论办学的软硬件都必须“均贫富”。怀着这样的期许,我认真研读了教育部公之于众的“十大举措”,但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一项中,看到的依然是“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不仅“优质”,还要“示范”,这不明摆着继续让家长掏腰包吗?
农民千万百计把孩子往城里学校送,市民又千方百计把孩子往重点学校送,都是在“用脚投票”。农村学校变成了养猪场,这说明农村教育已经破产。面对如此令人心酸的农村教育现状,教育部再次重申坚决取消择校费,态度可佳,但效果实在难料。朱述古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