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特区的深圳,还有相关教育部门,如果真有改革的意愿,就要给南方科大更大的支持和空间,使其“隔离”于外部的行政化。要充分保障大学管理的自主权,直至以立法形式,确立大学章程,使之真正免于行政化之累
还未出生就备受关注,筹备3年的南方科技大学已经开始了人员招聘、校园建设,但因为迟迟未得到教育部门批准,招生工作被迫推迟,今年开学的计划,也已经不可能。在筹建过程中,这所以“去行政化”为目标的大学,也饱受“行政化”之苦,甚至要买一台办公电脑都很费事,需要两个月左右时间“走程序”。(10月20日《人民日报》)
对于去行政化的尴尬,长期身处中国高校的朱清时应该有心理准备,也是先行者难免付出的代价。如果这些代价是个人的名分、待遇问题,真正的改革者应该不会放在心上。但是,人们更关注的是,南方科大能否顺利“出生”,并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一条生猛的“鲶鱼”。
既然要当鲶鱼,就要与那些“千人一面”的高校有显著不同。如果仍走原来的老路,只是依靠所谓“后发优势”,靠雄厚的资金等延揽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办出了“成绩”,哪怕一些指标赶上了北大、清华,但办出来的仍是一所新的“传统大学”,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也很有限。作为一所新创建大学,南方科大的优势,只能体现在先进的管理制度上,即实现“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
但是现在看来,内部的行政化或许容易解决,外部的行政化却根深蒂固。大到学校的审批和招生计划,小到校舍维修、购买办公用品,都需要层层审批“走程序”,一拖就是几个月。可以预见,学校正式运转以后,类似的掣肘会更多。比如,招聘的教师需要转户口,招生需要纳入哪一批次的报考计划,学校需要接受哪些部门的评估……这些琐碎的事务都会接踵而至,并且需要跟不同的政府部门打交道,各种审批和程序在所难免,难怪中国的大学校长都喊累。照此走下去,南方科大的试验意义将大打折扣,直至“泯然众人矣”。
当然,南方科大不是私立大学,学校的出资方是深圳市政府,政府有责任对财政资金使用和学校工作的进行监督。公共建设项目要经过评估、审批等程序,也是政府管理的进步。这样的管理方式,对政府部门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但是,南方科大试验的最大看点,就是管理上的去行政化。因此,不能再用以前管理大学的思维,尤其是政府管理的思维,来要求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筹建之初,参照的目标是一河之隔的香港科技大学:一所只有十几年历史的大学,已经跻身于世界知名大学百强。除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外,这所学校崛起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式。二者一开始的区别在于,香港科技大学是私立大学,而南方科大是公立大学。但是,公立和私立,只是资金来源不同。世界上,私立大学自然是名校众多,但公立大学也不乏一流,比如英国的剑桥、美国的许多州立大学。虽然这些一流大学各有特色,但在学校管理上并无本质区别,都坚持学术为中心和“教授治校”。只有与先进的管理方式接轨,加上国际化的人才战略,南方科大才有可能后来居上,并为中国高校改革闯出一条新路。
因此,作为特区的深圳,还有相关教育部门,如果真有改革的意愿,就要给南方科大更大的支持和空间,使其“隔离”于外部的行政化。作为大学的主办方,首要的责任是保障其资金来源,建立稳定的拨款机制。在此基础上,就是要充分保障大学管理的自主权,直至以立法形式,确立大学章程,使之真正免于行政化之累。
丁永勋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