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门”折射师生关系困局 急需民主管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体罚门”折射师生关系困局 急需民主管理

2010年10月08日 15:00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学生轮流走上讲台,伸直手臂,接受年轻女教师用戒尺大力抽打手心的惩罚……这段近日通过网络流传出的“打手门”视频,使得“体罚”再次成为各大论坛热议的话题。不少网友都对视频中的教师表示了严厉的批评,但也有人指出,如今的孩子是越来越难以管束了,打不得、更说不得,不知道怎么教才好。教育专家则表示,教师体罚学生,实际上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而争议的关键在于,老师能否对犯错学生进行惩罚?惩罚尺度是否合适?

  教师:体罚是个例,多数“不敢管”

  在网络上搜索“校园体罚”,得出的结果还真是不少。涉及范围从小学、初中到职校、技校,可谓是“遍地开花”。具体情节大都为教师在与学生发生冲突时使用了一定程度的身体惩罚。而最终的收场,则基本上是以教师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惩处而告终。

  “其实体罚的事件还是很少的,至少在我身边没看到过。”在上海市杨浦区一所初中担任语文老师的小李说,或许是由于网络的舆论放大效应,在大家心目中造成了当今教师都喜欢使用体罚手段的印象。而她在教学工作中的实际体会则是,如今大多数的孩子,不要说是体罚了,甚至对其说重一点的话,自己也不敢。而与过去相比,失去了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让如今教师的工作更加难以顺利开展。

  李老师告诉记者,有一次,她所担任班主任的班上,一名男生因为成绩较差,可能面临留级的风险。当她试图与学生家长沟通此事时,家长却告诉她,自己也很为孩子担心,但是自己说的话孩子根本听不进去,孩子反而对家长说,如果留级了,“自己就去跳楼”。一时间使得学校和家长都非常紧张,连对这名学生说话时,老师、同学们都显得小心翼翼。

  “有时候学生非常顽皮,我也瞬间产生过体罚的冲动,但是都只是一闪而过。”李老师说,网上流传的视频中,体罚肯定是不对的。但是作为同行,对于那些老师的心情,她还是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同情。

  专家:解决困境需要“民主管理体制”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首先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罚学生肯定是违法行为。但同时,熊丙奇对当前由此引发的“老师不敢管学生”现象也没有避讳:“批评是教育的一种正常反馈,老师当然有批评学生的权利。而现在很多老师由于害怕受到体罚学生的名义牵连,不敢再去批评学生,甚至出现去年教育部专门发文明确‘班主任老师有批评学生的义务’,这完全是一种教育偏离,是教师失去教育自主权的表现。”

  “老师害怕戴上‘体罚’的帽子,所以放手不管,造成犯错误的学生更加混乱,学生家长对老师又会产生怀疑,双方矛盾激化,这样的恶性循环已经形成,而现在又有愈演愈烈之势。”熊丙奇将这一现状归结为“行政部门不愿放权”。

  他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其根本在于确立“民主管理体制”,否则类似问题会越讨论越严重。“首先老师的行为应该有‘教师委员会’这样的机构来监督,老师的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应该由他们做出共同的评价,而不是现在由行政部门领导一句话置评。”

  另外,熊丙奇表示应该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现在的家长会很多时候只是由老师告知学生成绩、平时表现而已,而不是家长真正参与到教育中来。”他建议,要让家长信任学校、老师,“家长委员会”这样的组织也同样重要,并且委员会不能“只有形式,没有内涵”,要切实监督教师行为、主张家长权益的委员会,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更为透明融洽。

  很遗憾,这两个组织目前在学校中仍然处于空白阶段,因此师生之间出现矛盾,双方只能寻求行政部门帮助。“而很多时候,行政部门宁愿息事宁人,自然也就造成了教师只能放手不管的尴尬局面。”

  “行政部门真能放权,让两个委员会来管理老师,才能真正实现老师的教育自主权。但是很不幸,就目前情况而言,这样的循环恐怕还将继续。”(徐维欣 袁祺)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